如您发现网易号用户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文
和视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发邮件至: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s) posted by user
of NetEase Hao infringes your legal right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and
provide the related evidences.

1 人评论

财经基金小镇大跃进,这样的基金小镇根本无法成功

2016 09/20




文/叶檀    


到目前为止,宣传阵势比较大的特色小镇有杭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另外还有嘉兴、宁波等城市。除了上海外,多数基金小镇都把自己跟纽约边上的格林尼治小镇拉上了关系。


在郊区,或者有较好的景观,与市中心近,加上优惠政策,然后是这些城市自己的优势,加上对各种基金的拉拢,希望基金聚集于此。


一,杭州基金小镇软肋在于野心太大,金融人才不足


杭州基金小镇座落于玉皇山脚,这是块风水宝地。


成立于2015年的基金小镇,有极高的成功概率,可惜野心太大。


此地有政府扶持,有较优厚的税收等条件,杭州作为中国的创新都市之一,已在全国有资源集聚效应,起码在此次的股权投资基金可以就近找到不少创新资源。玉皇山脚在杭州中心,闹中取静,适合建立一个资产丰厚、湖光山色的特色金融文化。此地毗邻国内金融中心上海不远,通过轨道交通,两个小时之内可以单程到达。


《中国基金报》的报道是,基金小镇将重点引进和培育私募证券基金、私募商品(期货)基金、对冲基金、量化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五大类私募基金,力争在5年内,培育核心骨干企业100家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000家以上各类私募基金及相关财富管理中介机构,主动管理资产规模达5000亿元,总管理规模1万亿元。


只要是基金,只要够规模,统统引进。杭州基金小镇门槛如下,在引进基金的规模上,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要求证券投资私募基金规模达到5亿元,私募股权规模2亿元,创业投资规模1亿元。


一锅烩的基金小镇,说明不清楚在当地市场化自然诞生的主力基金品种到底是什么。




杭州基金小镇,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成功可能性较大,而对冲基金与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等可能性都不大。对冲基金很麻烦,境外进入的很有可能涉嫌洗钱,别忘记去年上半年伊世顿公司的惨剧,人家一个假冒的贸易公司、两个俄罗斯专家,就可以把中国期指玩得团团转,只有挨打的份。


对冲基金关键在于风险、政策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如果去年桥水基金、高频交易这些都进来,看看市场会成啥样吧,要维持市场稳定,我们只能把市场打造成中看不中用的塑料花。实际上,从法律、会计等各个方面的配套产业链,各个城市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金融业在京沪深之后的杭州。


今年对冲基金日子并不好过。截至6月底,桥水旗下核心基金产品纯阿尔法策略基金(Pure Alpha)今年以来跌幅超12%,是自1995年以来桥水遭遇的最大下挫,同时也是自2000年以来,该基金首次未获正回报。今年5月,桥水刚刚在上海注册投资公司。


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上接创业公司,下接浙江众多的获得拥有第一桶、第二桶金的“壕”们,在创新成风的杭州,风险投资的资源可能是最多的。但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二八定律,真正能够赢利的风险投资是少数。


二,上海对冲基金产业园软肋在于政府过于强势 


2013年末,在上海自贸区挂牌之后,虹口区对冲基金产业园区紧随其后宣告设立。到如今也没看到有多大起色,是北外滩风水不好、基金经理人品太差吗?


实际上,早在2010年,上海虹口区就率先提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框架内打造财富管理高地,以对冲基金和风险投资并举的金融产业业态。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虹口已积聚了超过840家金融机构,数量较“十二五”初期增长了近10倍;金融机构类型涵盖了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主要是对冲基金)、第三方支付机构、PE和VC机构等,总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亿元人民币。这又怎么样,说明虹口的基金园区会成功吗?


其他在浦东还有新兴金融区,其他各区也有自己的金融诉求。


中国真正自发形成的私募基金一条街是在上海浦东新区,先在民生路,后在花木路。




对于这些基金公司来说,最好离陆家嘴金融一条街和自己的豪宅不太远,又能够拥有相对低廉的成本,和较为空阔的空间,如果今后发展高频交易,这里与交易所机房不远。


距离花木路地铁站100多米的紫竹国际大厦,坐落着从容投资、尚雅投资、弘扬投资等四五家知名私募,而马路对面则是浦东嘉里城,期间坐落着朱雀投资等。这些地区的咖啡店、足浴店,因此有了自己的含义。


不要以为基金不在乎成本,如今过冬的私募为了降低成本,纷纷搬迁至芳甸路上的紫竹国际大厦、浦东嘉里城等,不少私募还削减了研究人员数目,基本都是投资经理同时完成对个股研究工作。还有一些私募直接搬到了酒店型商务楼的小套间――一年只要20万。


上海几乎每个区都在打造自己的金融中心,金融朋友圈里面选的地点早就心里有数,在多个地方注册,不过是为了政策而已。从这个角度说,各个基金小镇的人数与注册数不能太当真。


既然市场已经做出了选择,上海需要的只是顺势而为,让金融人才在浦东的花木一带开枝散叶,同时让市场自主发展出会计师、律师、教育、人才等配套产业,非要诱惑着人家去外滩,去陆家嘴,意义不大。


中国真的要发展对冲基金中心、高频交易中心,上海、深圳从人才与交易历史看,是最合适的城市。


上海的好处是比较规范、人才众多、历史悠久,软肋在于,无论在互联网支付还是金融规划,政府之手太强势,大好形势深深毁于一手。


三,北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北京基金小镇在房山,强调自然环境,拥有湿地,也有绝佳的自然环境。


位于北京市西南部的房山区南部,拥有长沟泉水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1.03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约90万平米。是距离北京城区最近的郊区,不断的拆建打造“首都的后花园”。北京基金小镇骄傲于“从北京市区到达小镇仅40分钟车程,首都第二机场建成后,到首都第二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可轻松通达世界各大城市”,从京津冀一体化的角度说,可以幅射到廊坊、保定等地。 


北京此前建有一条金融街,既然全国重要金融监管部门、重要金融机构聚集于此,这条金融街与全球其他的金融街都没必要相提并提。


行政权力打造成的中心并不值得夸耀,在极端情况下,会带来社会服务无法市场化的弊端,如同东北的某些城市,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社会,就没市场什么事。




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北京基金小镇提到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双路供电、网络专线、免费WIFI等。提供公共交通服务,逐步引进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


配套设施包括线下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上“互联网+”平台,提供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及其他互联网服务。引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评估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基金销售机构、销售支付机构、份额登记机构、估值核算机构、投资顾问机构、评价机构、信息技术系统服务机构等服务外包机构,为入驻机构提供公共服务。


到现在为止,提到双路供电,提到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只有北京基金小镇,毫无疑问,经历这三十年的发展,北京在创新与金融方面的市场眼光在其他城市之上。


北京基金小镇文资泰玺资本副总经理张舰介绍,北京的基金小镇也想吸引包括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各类基金及相关产业链服务机构入驻,对于基金小镇来说,与其向基金摇橄榄枝,还不如直接学习已经较为成熟的中关村等地的创投基金文化。这是国内基金业市场化较为深入的一个地区。


北京基金小镇作为京津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市场的深入看,还是从规划的执行力看,成功概率极高,但主要是创投基金和并购基金,与中关村的丰台园有点像。


如果市场自由发展,中关村园区已经现成,不必要再设一个基金小镇。


四 ,成都基金小镇,没有疑问的西南金融重镇


6月26日,中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在“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举办了隆重的开镇仪式。


成都争抢的显然是中国西南金融重镇的地位,没有其他城市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成都市政府也提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纽约边上的基金小镇,交通、环境、政策再次被强调。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坐落于成都市天府新区,西邻双流机场,南接天府铁路新客站;小镇目前可入驻区域占地约370余亩,已建成14万平方米具有低层独栋、高格调、私密性强的建筑群落,现可容纳超过200家资本机构私密办公,与之配套的战略纵深区占地亦达近千亩。


还有配套措施,中高端商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健康健身等一应俱全,而且,跟其他基金小镇一样,既然金融人士入驻,一定是美的,宜居的。


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强调的是股权投资基金,这是务实的,适合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至于到2030年实现“资产管理规模万亿级”,1200家机构入驻,只要我们活得足够长,就能够看到这一天。因为现在亿已经是个非常轻松的计量单位了。


而现在,作为西南的金融中心,无论从人才、财富还是创新企业数量看,成都毫无疑问有着让基金小镇成功的潜力。


估计格林尼治小镇耳朵一定热得发烫了,这个小镇已经成为中国每个基金小镇心目中的圣地。




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外部资源,花园般的景观,集聚的基金公司,完善的商业教育配套,还有税收政策优惠、政府的扶持、较高的行政效率。


更要看到格林尼治周边纽约的金融历史。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的成功,前提条件是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当资源需要疏散时,轨交连通、环境美好、教育业发达的格林威治成为首选之地。当金融人才们需要各种中介机构时,这些机构近在身边。当投资者希望在不远的地区就可以联系到多家基金进行投资,越来越多的基金聚集,当地有了独特的文化。


每天约有300家基金在这里运作,管理着3500亿美元的资产,全球前十家最大的对冲基金有四家在格林尼治。格林尼治小镇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冲基金,投行不会聚集到此,不同的基金文化生态大不相同,在格林尼治的两个对冲基金大佬可能老死不相往来,而创投基金就得在咖啡店里泡着,喝总理咖啡喝得舌尖磨出泡来。表面上都是基金经理,实际上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一些城市正在试图把所有基金一网打尽,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建一个伦敦金融城这样体量的小城市。


从中国特色而言,一开始各个城市把银行聚集在一起,打造金融街,被证明是可笑的。现在呢,是打造金融小镇,在一个权力至上、信用不彰的市场,能够在规划与规则之间取得平衡,不被各种欺诈横行的金融骗术冲昏头脑,又能够让市场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滋养,这样的地方才能成功。当昆明市政府在引进泛亚时,他们也觉得在发展金融,但我们现在知道,这只是古老金融魔术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出发,类似于南湖基金小镇这样既无人才也无文化的小镇,对于野心太大跳跃目前中国金融发展阶段的小镇,笔者也不看好。


格林尼治约6万人口,人均收入903万美元,资产密度世界第一,总资产量在美国仅次于纽约,在全世界仅次于纽约和伦敦。就算我们把中国的财富全部聚集到北京基金小镇,房山也成不了格林尼治,并不是格林尼治有多高大上,而是时势环境不同。




跟贴 跟贴 1 参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