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发现网易号用户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文
和视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发邮件至: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s) posted by user
of NetEase Hao infringes your legal right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and
provide the related evidences.

670 人评论

军事电视剧《团长》中反斜面攻防战术听起来很复杂?原来是这么玩的!

2016 05/25

军武次位面作者:Rietchie Liu


军事地形学上所说的斜面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部分,而“反斜面”作为一个军事地形学的术语,它指在山地攻防战中,背向进攻方,面向防守方一侧的山坡。

▲反斜面阵地示意图

在作战中,由于火炮弹道的原因,进攻方支援火力可以做到对正斜面阵地的大范围覆盖,而对于防守方的反斜面阵地,支援火力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

▲山地是利用反斜面防御战术的理想地形?

首先,直瞄火力完全没有可能打击到反斜面的防守方技术装备和有生力量,而曲射炮火在攻击反斜面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射击死角。因此,如何破解和利用反斜面的特点来赢得战斗,就成了攻防双方在山地攻防作战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我的团长我的团》截图

关于反斜面攻防战的例子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剧中日军竹内联队在对岸山地上修建了四道防线,其中两道明防线处于正斜面上,一道暗防线设置在山坡的反斜面上,最后一道防线则面对反斜面阵地,以树堡为核心,可以与反斜面阵地形成前后夹击。

日军的意图是依托前两道正斜面的防线消耗中国军队,在合适的时候放弃正斜面两道防线,当中国军队越过隐蔽的反斜面阵地后,从反斜面坑道冲出的日军就可以与以树堡为中心的第四道防线前后夹击中国军队,最后将中国军队消灭在反斜面和第四道防线之间。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

日军的作战意图不可谓不歹毒,但莫高一尺道高一仗,片中的主角——妖孽团长龙文章带领的六十人的突击队,利用爆破的方式从地下坑道爬入最后一道防线的树堡,占据了日军防线的指挥中枢,使得反斜面的日军不得不冲出来争夺树堡,这就使反斜面的隐蔽阵地暴露无遗,日军利用反斜面挫败中国军队进攻的阴谋也就破产了。

▲片中妖孽般的团长——龙文章

其实,现实中的反斜面攻防战中,对于棱线的争夺是攻防双方是否取胜的关键。所谓棱线,就是指划分正斜面和反斜面的山顶部分。

▲棱线就是山顶部分

防守方掌握棱线的情况下,可以再山顶处设置观察哨和火力点,引导己方后方支援火力用曲射的方式吊射进攻方的阵地,或火力点;而进攻方一旦掌握冷鲜就可居高临下对防守方的反斜面阵地产生威胁,或者用直瞄火力居高临下封锁防守方反斜面的坑道口,进而逐一清除防守方的坑道火力点。

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志愿军利用反斜面和坑道进行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在作战中,志愿军和美军进行了持续多天的棱线争夺战。一般是在白天美军利用火力优势,稳扎稳打,逐步控制棱线,而到了晚上志愿军则趁着夜色的掩护,发挥善于夜战的优势夺回棱线。

▲上甘岭地形图,可见正反斜面区分明显,适合利用反斜面进行防御战

在军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由于无人机、精确制导武器和武装直升机的大量运用,使集中大量兵力进行的山地攻防作战已不多见。但很多国家间的边界都是依山势的走向而划分的,因此很多边境冲突以山地攻防作战的形式来进行。在这些低烈度的边境冲突中,双方往往都表现的比较克制,高技术装备的参与通常非常有限,主要参与作战的大多是轻步兵力量,因此反斜面攻防战术在这种冲突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战术价值。

———————————

【军武次位面】第三季第9集:战斗种族亲历记 俄罗斯莫斯科,战斗种族大本营,无数老司机向往的地方。本期军武,我们的制作团队终于在今年3月,“潜伏”进了战斗种族的军营,进入射击场亲身体验枪械打靶,无照驾驶T-55坦克,跟5对负重轮们并肩作战。希望我们的搞笑日常能让大家会心一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video="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NzIzNTczMg==.html?from=s1.8-1-1.1,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3NzIzNTczMg==.html?from=s1.8-1-1.1" img="http://r2.ykimg.com/05410101573E803A641DA419FAB5E609" alt="" broadcast="out"@@


跟贴 跟贴 670 参与 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