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发现网易号用户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文
和视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发邮件至: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s) posted by user
of NetEase Hao infringes your legal right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and
provide the related evidences.

0 人评论

汽车【评论】郑州日产股权变更的背后深意

2016 05/14


郑州日产的控股股东由东风汽车变更为东风有限,有利于日产品牌更多的新车导入,解决其长期存在的产品力匮乏问题,进而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Jason 丨 AutoKol 
在国内众多合资车企当中,郑州日产显得较为另类。虽然挂着日产的旗号,但对于日产来说,它却近似于鸡肋一般的存在。而随着控股股东的变更,郑州日产的未来发展或将迎来转机。
前不久,郑州日产的控股股东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向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有限)出售其所持有的郑州日产51%股权。本次交易后,东风汽车不再持有郑州日产股权。
在此之前,东风汽车、东风有限和日产中国三大股东分别拥有郑州日产51%、28.7%和20.3%的股权。而股权变更后,东风有限将成为郑州日产新的控股股东,占股比例将达到79.7%。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汽车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下称东风日产)同属东风有限的下属子公司,东风有限持有东风汽车60.1%的股权。也就是说,郑州日产在未来的组织架构中,将由东风汽车的下属子公司“升格”到与东风汽车、东风日产平行的地位。

这样的股权变更,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郑州日产 为何成了“负资产”

东风汽车之所以出售郑州日产股权,跟郑州日产近年来销量滑坡、经营亏损有关。


“郑州日产近年来经营规模及经营质量下滑,2015年亏损1.68亿元。因此,将郑州日产股权出售,将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收益及经营质量。”东风汽车在公告中宣称。

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今,郑州日产年销量从11.8万辆到11.1万辆,再到2015年的7.7万辆,一路下滑,屡屡未达销售目标。去年,其销量下滑的幅度更是达到了31%。

东风有限总裁关润在本届车展期间公开表示,郑州日产去年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新车型导入力度不够。

事实上,不只是去年,产品力匮乏一直都是困扰郑州日产发展的症结所在。

1993年,郑州日产正式成立。从一开始,这家公司就面临着复杂的资方问题,郑州日产前任总经理郭振甫曾用“三国五方”来形容。当时,郑州轻汽、泰国三友、工行河南分行和中信集团分别占有郑州日产35%、25%、25%和10%的股权,而日产中国仅占5%。

这种股权对比直接影响到郑州日产的产品投放,从1993年成立到2003年帕拉丁车型正式上市之前的十年间,该公司旗下只有日产D22一款皮卡车型在售。



自成立以来,郑州日产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2001年,日产中国在郑州日产的持股比例由5%提升到30%,并将其作为轻型商用车生产基地。2004年,东风汽车收购了中信集团对郑州日产的控股股权。2007年重组,郑州轻汽退出,形成了目前的股权结构。

但是,郑州日产平台有限、车型少、产品小众化的“瓶颈”一直未能突破。仅凭NV200、帕拉丁、凯普斯达、锐骐、帅客等少量车型,很难在市场上有更多斩获。

实际上,日产在中国的心思更多地用在了东风日产上。2012年,东风日产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占用了郑州日产的第二工厂,由此,郑州日产便开始了“代工”生涯。

近年来,郑州日产也开始打造东风风度品牌,与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一并成为东风“大自主”战略的三个自主品牌。但相比之下,风度品牌起步最晚,目前仅有MX6一款SUV车型。



而2015年5月郭振甫的突然调离,令郑州日产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按其官方解释,这是一次正常的内部调动。但在业界看来,郭振甫的职业生涯贯穿郑州日产22年的发展历程,担任郑州日产总经理已有15年之久,他的离任显然不是那么简单。

“郭振甫的离任,实际上是郑州日产各利益相关方角力的结果,从中不难看出东风和日产的战略意图。”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AutoKoL采访时表示。

东风有限直接控股 有利于多方共赢

事实上,复杂的利益纠葛,正是郑州日产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贾新光认为,郭振甫可以说是郑州地方利益的代表。尽管郑州日产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大的起色,但他始终都在苦心经营,一心想做大这家郑州乃至河南唯一的合资车企。即便在离任的时候,他还挥泪给员工留下了“坚定、坚决、坚守、坚持”八个字。

但回顾郑州日产历次股权变更可以发现,地方利益在郑州日产明显呈现出逐步弱化的态势。这跟日产早期在中国的合资经历有一定关系。

相比之下,东风与日产的合作更显见真心。2003年,东风与日产合资设立东风有限,注册资本达167亿元,双方各持50%股份。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2007年的重组,东风和日产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已经在郑州日产实现了50:50的合资股比。再经过此次股权变更,日产中国实际上将占据郑州日产的更大部分股权。

由此不难推测,未来日产在对郑州日产的新品导入上,将会更加积极。车展期间,关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直接划归东风有限后,我们会根据郑州日产需求投入适当资金支持发展。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底,郑州日产至少将投放四款新车。”

而在目前的股权架构下,日产中国在郑州日产的意志体现仍较为有限。正如关润日前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所言,“郑州日产如果一直挂在东风股份下面,即使我们导入新车,它也拿不到充足资源,势必会对新车后续开发带来影响。”

显然,做强郑州日产对于东风有限,包括合资双方东风和日产,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据了解,东风有限今年的销售目标是136.7万辆。早几年日产还提出,2017年~2018年,在中国的年销量要达到200万辆。实际上,丰田和本田也都提出了类似的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皮卡在河北、辽宁、河南、云南四省拿到了“解禁令”,郑州日产的皮卡销量已有明显增长。

贾新光推测,郑州日产未来在日产品牌的产品导入上,或许不再限于商用车。同时,东风有限也很有可能会通过郑州日产来强化日产在华北市场的布局,郑州日产有可能会新建第三工厂。如此一来,日产在中国的200万辆销量目标将得到更有力的支撑。

此外,郑州日产如能做大做强,对于郑州及河南当地也会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可以说将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多赢局面。

【观察】福田与双环的得与失

【深度解读】北汽新能源技术路线背后的深意

【头条新闻】爱卡独家囊括百度PC、移动端阿拉丁,用意何在?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改编,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进入AutoKol移动端查阅更多内容
跟贴 跟贴 0 参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