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发现网易号用户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文
和视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发邮件至: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s) posted by user
of NetEase Hao infringes your legal right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and
provide the related evidences.

80 人评论

人文香港亚视快停播了,内地电视没落还会远吗?|重磅

2016 02/16

导读

香港电视巨头亚洲电视(以下简称“亚视”)近日深陷停播风波,这个与TVB同为香港卫视双子星,曾捧红汪明荃、米雪的电视“王朝”近年来江河日下,已沦落到被卖来卖去、不获续牌、收视率几乎为零的惨境,如今看来亚视没落的宿命似乎已难以扭转。

刺猬公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by 王宁 整理

2月2日,亚视因人手和资金不足而停播的消息被疯传。


 

尽管随后新闻发言人否认,但是2日晚间18时的亚视新闻中,亚视新闻及公共事务部高级副总裁刘澜昌表示存在停播风险:

“停播风险是每时每刻都存在,亚视新闻部按照一个最低限度去运作,其他的节目部,平时的节目,大家知道我们实话实说,很多都是回放的……实际上是没有一个新节目的。”


 

所以现在可能是时候怀念亚视了。

亚视曾经伴随几代人长大

 

亚视成立于1957年,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也是华人地区首家中文电视台。与TVB同为香港电视双子星,在香港的电视发展史上,亚视曾经创下了数不清的辉煌:开办香港第一个电视艺员训练班,培育出不少知名艺人,例如在行内有“阿姐”称号的汪明荃;而张国荣也是参加亚视“亚洲业余歌手大赛”夺得亚军后入行的。

 


亚视曾一度打得TVB毫无招架之力。1980年推出的乡土剧《大地恩情》,制作大气浑然,收视一路走高。完全碾压TVB播出的由当家小生郑少秋主演的《轮流传》,致其成为TVB开播以来首部遭到腰斩的剧集。


 

1981年的《大侠霍元甲》成为第一部引进内地的港剧,播出时万人空巷。黄元申饰演的霍元甲、米雪饰演的赵倩男等角色深入人心,直接带动了内地的武术热。

 


1995年,TVB曾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艺人离巢,陈秀雯、邓萃雯、商天娥和邵美琪在当时集体过档亚视,参演《再见艳阳天》。当时台湾当红小生马景涛任男主角。


在这部剧中,马景涛少了几分“咆哮帝”气质,而多了内敛和含蓄

1998年《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并且成就了多个有血有肉的僵尸经典。

 


1999年亚视买入《还珠格格》收视暴涨,2001年推出的电视游戏节目《百万富翁》更是一度轰动全港。

 

然而进入新千年后,亚视管理层和股权频频变动,开始大幅flop。2010年内地商人王征怀抱着打造“亚洲的CNN”的希望高调入主亚视,还曾邀请邓紫棋播报天气。


 

然而英雄迟暮,亚视在股东斗争白热化、股权变更频繁的内耗中苦苦挣扎。与此同时香港影视大环境持续疲软,电视媒体受新媒体冲击严重。内外交困的局面使这个曾经的巨人越来越步履蹒跚。2015年愚人节,香港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将不再给亚视续发免费电视牌照,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亚视究竟有多穷

 

1、卖地卖版权勉力维持

 

近年来亚视经营不善、很多节目面临着零收视的尴尬。从2014年9月开始,亚视数次拖欠员工薪金、无力缴纳牌照费用,只能依靠出售亚视名下市值超过700万元的农地、向竞争对手TVB卖剧集版权等方式筹款。


 

2、大批节目压缩,春晚不设舞台,台庆被取消

 

优秀的内容是一家电视台的生命线。而在财政不断吃紧、节目的质量备受诟病的局面下,亚视甚至不再制作自家剧集,减少三分之一的新闻时段,停播普通话新闻,转而用大段的时间播出旧剧。香港影星黄秋生调侃亚视:“我回妈妈家时看到亚视,觉得好像在平行时空,播20年前的节目。”

 

去年亚视的春晚简陋到不设舞台,只花数万港元布置场地;亚视58周年台庆也由大型晚会改为事先录制的特别节目。

 

3、“救亡”广告套餐——300元/30秒跳楼价

 

亚视此前为扩大收入、招揽广告,曾推出“救亡”广告套餐:3万港元便可以获准播出80次每次30秒的广告,平均下来每次长达30秒的广告仅375港元,而之前黄金时段30秒广告的价位最高超过10万港元。广告商最看中收视率,某些时段几乎零收视的亚视此举收效甚微。

 

那么,曾经辉煌的“巨人”亚视又是如何沦落到如今田地的呢?

亚视七宗罪

 

1、亚视窘境,皆因人祸

 

负债经营的亚视在财力、人力、资源等方面,无法跟上王征“打造亚洲CNN”的战略步伐。同时很多工作人员认为王征入主后,行事不按常理,推行“人人做销售”计划,公司内部抱怨声日盛。


 

在股东内斗处于下风后,王征不愿再向亚视注资,而又因出价未达到其心理价位而拒绝了多位有购买意愿的“接盘侠“,使得亚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落空,行会不予续牌。王征被视为亚视“落幕”的罪魁祸首,被艺人和员工连连声讨炮轰,被坊间冠以“亚视罪人”、“电视人渣”之称。

 

2、股东内斗不断升级

 

亚视几大股东多次就注资和主控权等问题发生冲突。

 

自2012年始,两大股东蔡衍明与王征之间矛盾持续升级,上演了一出出比电视剧还要精彩的“撕X”大戏,双方互揭老底,家丑外扬,对亚视的经营困境不愿伸出援手,严重影响了公司内部的稳定性和公众形象。


 

3、频频转手,长期以来股权结构不稳定

 

与竞争对手无线相比,亚视最大问题在于股权频频转手,亚视在过去数十年已经7次易主。股东之间经营思路相左,导致公司的长期经营战略摇摆不清。而竞争对手无线电视,长期由邵逸夫及其家族掌舵,最后变身上市公司,管理架构稳健。

 

4、管理经营不善,长期亏损

 

受财政状况影响,亚视为节约成本,渐渐放弃自制剧集和节目,依靠大量的低价海外剧和旧剧填充时间,节目质量下降严重。

 

效力亚视二十年的员工向媒体表示:“很难受,看这个台不争气,原本有出色的节目可以好好做,但也被抛弃。”同样受制于财力有限,亚视设备老旧,在全行业的设备都开始数码化的时候,亚视还停留在录像带阶段。

 

5、人才流失严重

 

十多年间,亚视经历了多次艺人集体出走。杨恭如、文颂娴等早年的一线花旦在2000年相继离开,2009年一哥一姐陈启泰、朱慧珊也出走。如今亚视当家的艺人已多是知名度连四线都排不上的“亚姐”、“亚生”新面孔。


 

自2014年9月起,亚视频频传出欠薪风波,很多员工因此离职。媒体人杨锦麟谈到对亚视欠薪风波的看法:“从亚视拖欠员工薪金就可以看出,香港的电视从业人员有多么悲催。电视行业工资低,工作又繁重,是出了名的。行内话:上辈子做坏事,这辈子做电视。然而一家企业如此作践人才,还有谁替他效力?它离死也不远了。”

 

6、新媒体冲击电视媒体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危机日盛。新媒体的内容不必受制于播出时段、节目时长等局限,能够根据受众需求及时创新,而港剧在内容创新方面始终没能跟上观众口味变化的步伐,套路化的剧情和语言风格饱受诟病。


 

7、香港影视大环境

亚视的衰落也与香港影视整体环境息息相关,曾经的香港影视作品风靡亚洲乃至全球。可是囿于本土市场狭小、大批优秀影视人才北上、制作水平止步不前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香港的影视作品难再续辉煌,影视大环境整体疲软。

 

2月2日中午,被盛传因欠薪而潜回内地的现任大股东司荣彬向记者回应,将在下午召开亚洲电视债务重组方案及业务转型会议,但不会清盘,并表示:“亚视危机考验,不破不立”。然而即使亚视现在还未停播,但如果今年4月1日前不能续牌,亚视也将彻底的与观众告别。

 

英雄迟暮,王朝落幕,最令人唏嘘。或许在今后每年愚人节悼念哥哥张国荣时,我们也会为亚视送上一个R.I.P,毕竟它曾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经典,这么多的快乐。

值得警醒的是,亚视如此,内地电视台呢?



刺猬公社

传媒观察原创平台

只做原创·自由分享

微信:ciweigongshe

新浪微博:@刺猬公社

今日头条:刺猬公社

跟贴 跟贴 80 参与 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