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发现网易号用户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文
和视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发邮件至: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s) posted by user
of NetEase Hao infringes your legal right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and
provide the related evidences.

4 人评论

人文奥巴马为什么敬佩一位越南禅师?

2016 05/28

在日本、越南、台湾三地禅宗僧人不懈努力下,全世界都知道了佛教是和平的宗教、理性的信仰和正念的慈悲。令人惋惜的是,在已有的影响力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声音实在太弱。禅宗本源在中国大陆,寺院和僧侣总量超过三地之和,影响力却有些差强人意。

2016年5月24日,正在越南访问的奥巴马在越南国家会议中心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奥巴马特别提及了一行禅师的全名,奥巴马说:“我们从可敬的释一行禅师所教授的知识中学到一课。他说: 在真正的对话中,双方都愿意改变。 以这种方式,那场使我们分裂开的战争成为愈合的来源。”

这位释一行禅师是谁?可能中国大陆的读者对其相对比较陌生,但在全世界范围内,他却可能是在世的禅师中最为著名的,不仅东方人知道他,熟悉佛教或者禅宗的西方人同样对他十分敬佩。他是一位越南人,现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

越南的佛教,特别是中北部地区受到汉传佛教的影响,以禅宗为主为法脉延续了上千年。越南僧侣按照汉传佛教的传统,出家僧众都以“释”(越南文为Th ch)为姓,一行(Nhất Hạnh)就是他的法号,因此有人直接称呼他为一行禅师。禅师这一称号,自中国唐朝开始建立,延至近代,但现在以禅师自称或尊称他人的习惯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大陆僧侣中偏好互称法师,一般信众也用法师或师父来尊称僧人,极少出现称禅师的现象了。

一行禅师在十六岁时在越南的一家禅宗寺院出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在西贡(今胡志明市)组织了青年社会服务学院,开始投入社会运动。越战期间,一行禅师组织青年,建立医疗中心,并协助安置因为战争而无家可归的人。他的这一行为,与从大陆去台湾的星云大师相似,成为战争中一支非正式的救助力量。

在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奖学金之后,一行禅师到美国学习,并在康乃尔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课程,同时持续推动反战运动,希望美国军队退出越南。1967年,马丁·路德·金曾提名他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由于发表了诸多对当时越南政府不利的言论,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了他护照,拒绝他回国,一行禅师不得不流亡到法国。

1976年到1977年期间,当大量越南船民流亡海外时,一行禅师再次领导了救援活动,希望帮助那些流亡至泰国湾的越南船民。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30多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多个“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一行禅师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人,一生都在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他通晓越、英、法及中文,著作达100多种,代表作有《与生命相约》《爱的正念》《苹果禅》等,已被翻译成四十多国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行禅师撰写的《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其深厚的佛学修为和慈悲,渗透在字里行间,将人们带回到2500多年前的印度,亲眼见证佛陀出生、修行、证悟、传法直至入灭的完整人生,在一言一行中,发现一个没有任何神通,却最有人格魅力、最受人爱戴又绝对真实的佛陀。这本书自1991年首次在美国出版后,风靡全美,扭转了普通人对佛陀的旧有印象。此后,此书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出版,被公认为是“最好的佛陀传记”,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道,一行禅师希望人们不要忽视最重要的东西,而把那些虚幻的东西当作了人生的目标,他认为:“有时候,我们拥有很多,也渴望得到更多,以为这些东西对自己很重要,以为没有这些东西就不可能幸福。但当我们深入观察,可能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幸福的障碍。我们心中这些幸福的条件——名誉、地位、财富、学位……推着我们不断奔跑,以为幸福只在未来。然而,事实上我们错过了幸福的机会,因为我们无法注意到此刻已经拥有的幸福。我们忙碌地追求一个又一个目标,再没有时间留给自己,留给家人,留给我们所爱的人。即使是早上吃早餐时,我们也拿着报纸,挡住了亲人的脸。我们失去了和家人沟通的能力,造成隔膜与疏离。”

一行禅师教导人们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奇迹说,让生命的每一刻都有存在的价值,他说:“我喜欢独自漫步在乡村小径上,道路两旁尽是稻作和野草。我在正念中踏出每一步,感知自己正走在这不可思议的大地上。在这样的时刻,存在本身就是个惊人的奇迹。一般说来,人们认为在水上或空中行走才叫奇迹,但是我觉得真正的奇迹并非在水上或空中行走,而是在大地上行走。每一天,我们都身处于自己甚至都没认知到的奇迹中:蔚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碧绿的树叶、孩子充满好奇的黑色眼眸——那也是我们自己的双眼。所有一切,尽是奇迹。”

西方著名禅宗学者、美国最早的禅修中心创始人菲利普·开普勒(Philip Kapleau)对一行禅师有过高度评价:“正如一行禅师所说,生存的真理是经由深刻地觉知显现出来的,而深刻的觉知则来自一心正念的生活,来自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时时刻刻保持的 觉醒 。 觉知行动 的最佳着力之处就是日常生活,特别是个人的日常工作。”

继承了圣严法师衣钵的台湾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说:“一行禅师早在法鼓山开山前,就与圣严师父结了很深的法缘,两人同样有临济汉传禅法传承,也同样主张开启自心宝藏、人间净土的理念,分别在东西方为佛法弘传努力不懈。”

在二十世纪之前,佛教基本上在东方的疆域内流传,各国的僧侣在本国传法,欧美国家的人士极少关注与呼应佛教的传播与发展。直至二十年代,才出现了佛教向西方世界的正式传播。值得注意的两个现象是,一是在可见的三股最有影响的传播力量中,全部来自于汉传佛教的禅宗,特别是临济宗;二是在可以被世界普遍认识的禅师中,没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三股最有影响的佛教传播力量,一股来自日本、一股来自越南、还有一股来自中国台湾。

在二十世纪初,一批日本禅师先从美国,再从欧洲以出版自己的专著为契机,进行佛教与禅宗文化的传播,其中两位“铃木”功不可没。铃木大拙(1870-1966)在临济宗镰仓圆觉寺学禅,从事佛教典籍的英译和西方哲学、神学著作的日译,多次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教学、演讲,晚年还赴中国进行佛教实地考察。他用英文写作了大量有关禅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铃木俊隆(1904-1971),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1959年5月,铃木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此外,还有一批日本禅师在欧美传播佛教与禅宗,包括乔布斯的老师乙川千野弘文等。


台湾的佛教体系由中国大陆延伸而去,并将禅宗中的临济宗发扬光大。在台湾的四大佛教山头中,法鼓山创始人圣严法师是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和临济宗的正传法嗣。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影响了一批西方读者。佛光山创始人星云大师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去到台湾,之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会长等职。他的著作也对生活在欧美国家的华人,乃至整个华人世界影响深远。中台山创始人惟觉老和尚,依临济宗法脉嫡传弟子灵源长老披剃出家,一生广传禅宗心法,积极推动禅修教育,中台禅寺海内外计有一百零八家分院精舍。慈济功德会创始人证严上人,是在台北的临济护国禅寺预备开坛传戒,来自花莲、自行削发的比丘尼。现在,慈济功德会遍布全球40个国家的,拥有400余万会员,援助了61个国家,横跨五大洲,在国际上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证严上人也称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由此可见,佛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三地的禅宗僧人的不懈努力之下,在二十世纪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佛教是和平的宗教、是理性的信仰,是正念的慈悲。不过,在过去的所有努力中,明显缺乏一种合作的力量,日本、越南、台湾三地的僧人只是各自为营,缺少协作,甚至互为竞争与排他。最让人惋惜的是,在已有的影响力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声音实在太弱太弱,以至很容易就被世人遗忘。然而,禅宗的本源却是在中国大陆,寺院总数和僧侣总量远远超过三地之和,出现如今这样的局面确实让人惋惜。

近十多年中,少林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走向世界。少林寺是禅宗祖庭,西土二十八世、中土禅宗祖师达摩就在这座寺院中面壁九年,最终得以开悟。少林寺以武术、养生为主导的少林文化,正在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少林寺依靠自身力量,相继在海外建起了40多个文化机构,100多位少林弟子常年驻外教授功夫和禅修等少林独特的生活方式。此外,一些出生在中国藏地的喇嘛,在世界各地宣传藏传佛教,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经过三地禅宗僧侣的努力与少林文化的渗透,世界正期待着一位来自禅宗发源地的中国禅师,可以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解开世人对于当今世道的各种迷惑,用一种心灵的力量去救赎背离价值轨道的人们。奥巴马称赞一行禅师“在真正的对话中,双方都愿意改变”的理念。世人准备着改变自己,那么,将由谁来引导这场改变呢?

中国禅师准备好了吗?

什么时候出现呢?

他会是谁?

(来源:禅艺会)

上微信、易信关注【网易佛学】公众号,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订阅【网易佛学】频道。获取更多资讯,了解佛学动态,精华尽在【网易佛学】。

本文来源:网易佛学

跟贴 跟贴 4 参与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