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发现网易号用户发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文
和视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发邮件至: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s) posted by user
of NetEase Hao infringes your legal rights,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wangyihao@service.netease.com and
provide the related evidences.

0 人评论

美食中国最早的城隍爷怎么就成了郑州的守护神丨豫记

2016 06/13



中国大凡有点历史的城市,都有一位守护神——城隍爷,比如苏州的城隍爷是春申君黄歇,杭州的是文天祥。可要问起郑州的城隍爷姓甚名谁,恐怕极少有人能说出,更鲜为人知的是,郑州的城隍庙,供奉着中国最早的城隍爷。


初白丨文

 谁是最早的城隍爷


郑州西北26公里处的古荥镇,有一个以庙命名的村庄——纪公庙村。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及其厚重的省份,河南很多村庄的名字都是自带“历史典故”:比如七步村是为了纪念曹植的七步成诗,欧阳寺村表明了此地和欧阳修有关,汲冢镇来源于汲黯坟茔……


纪公庙村也是如此,为了纪念纪公。当然了,这个纪公可不是“帽儿破扇儿破”的济公和尚。

 


纪公庙


纪公本名纪信,是刘邦手下的将军,不要小瞧了纪将军,人家曾经参与过鸿门宴,也是刘邦的肱骨之臣。


虽然他在《鸿门宴》里只是小小的跑了个龙套:刘邦骑马逃跑,纪信和夏侯婴等四人拿着剑和盾,跟在后面打掩护。(“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纪信年轻的时候追随刘邦抗秦,凭自己的实力一直做到了大将军,颇受刘邦器重。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纪信和刘邦长得非常相似。



刘邦画像,纪信大概长这样


按照这个节奏,刘邦干死项羽之后应该给纪信封个王侯啥的,然后名垂青史才对。可是,为什么我们对纪信如此陌生?就连善于考据的司马迁同学在描述纪信的时候只说了“生年无考”。
 
因为纪信死的不是时候。在刘邦称帝的两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04年,纪信因公殉职了。这一年,刚刚经历过鸿门宴凶险的刘备被项羽大军团团围困在荥阳城中,山穷水尽之际,纪信假扮成刘邦,出城投降;刘邦趁机逃跑。


纪信提出这套“以命换命”的方案,为刘邦的转败为胜奠定了基础,也使得一座城池免遭屠城之厄。



纪信殉身在荥阳城西门,但并不是今天的荥阳市,而是郑州西北角的古荥镇,当地人民感念纪信,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就是纪公庙。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纪念和表彰自己的替身,追封给纪信一个“忠佑显德王”的谥号后,还觉得过意不去,又将其追封为天下城隍神,并下令各地郡县修建城隍庙宇,彩塑金身,钦赐衮服冕冠。


刘邦的这个举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城隍封神行动,城隍第一次以人格化的形象成为城市的守护神,因此纪信成了中国最早的城隍神,天下城隍的鼻祖。


 

城隍爷是如何炼成的?

 

汉高祖刘邦的这次造神行动,不经意间打破了历史,将中国人的城隍崇拜由虚拟的神升级到了具体的人。



西安都城隍庙


汉代之前的中国城市守护神,名叫水庸。在周朝,每到收获之后,人们都要祭祀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就是城隍爷的雏形。

 

从字面上理解,“城”的本义是护城河,“隍”是护城河下的河沟。


古人尊天地、敬鬼神,其实都和生活相关。只是那个时候,祭祀城隍爷和祭拜皇天后土一样,只筑土坛,没有庙宇和造像。天长啥样?地长啥样?城隍爷长啥样?没人知道。


大约从汉代开始,受到了道教偶像崇拜的影响,城隍爷这个虚拟的神灵也被人格化了,从抽象的神转变成具体的、对家国百姓有贡献的功臣,及英雄人物。



纪信像


纪信之后,城隍爷被赋予守护城市不守外在侵害,守护整个城市安全的职责,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选择自己的城隍爷加以祭祀供奉。


比如苏州的城隍爷是春申君黄歇,杭州的是文天祥,谷城是萧何,和县是范增。他们死后去冥界当地方官,成为地方保护神。(级别大概相当于人间的市长或者县长)
 
河南很多地方也有城隍庙,郑州城隍庙最热闹的就是庙会,可要问起城隍爷姓甚名谁,恐怕极少有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纪信能成为郑州的守护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献身的地方都在郑州附近。


而郑州商城路上的城隍庙始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查知,可以确认的是,这座城隍庙在明清时曾得到过七次维护和重修,196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城隍信仰的兴盛和普及,神职和灵力不断扩大,城隍爷成了无所不能的万能之神。以前的郑州,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有大量信中千万城隍庙进香,形成了小型庙会。


 郑州城隍庙

 

而每年春节期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城隍庙会,这一盛会被保留至今,成为各种民间手艺和美食的亮相良机。


而民国时期,郑州最隆重的城隍庙会,则是在农历三月十五到三月十八这三天中,因为传说纪信的生日是三月十八。


民国五年的《郑县志》载,自十五日起,“十方道人络绎不绝,迷信之家任意施舍,或祭献花果,或恭悬匾额,或割股披红,或枷锁伏罪”,除了形成热闹的交易市集,善男信女们所捐献香火钱足够庙中一年开支。


 

纪信守护的城市真不少

 

郑州视中国最早的城隍爷为守护神,但中国最早的城隍庙却不在这里。


宋代赵与时的《宾退录》和现在的《辞海》都认为,中国最早的城隍庙在今安徽芜湖,建于孙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庙里供奉的也是纪信。


诸多版本和时间都不相同的史料都肯定了一点:纪信就是第一任城隍爷。


《隋书》里就曾记载梁武陵王祭祀城隍的事情,由此可知,在南北朝时,城隍已经成为民间的普遍信仰。

 

到了唐代呢,除了三教合流之外,国运强盛大家普遍有钱,有钱就买得起香火,于是祭祀之风盛行。至宋,各地共有供奉纪信的城隍庙数十处。


粗略统计,全国仍有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三十多处。最著名的有:甘肃天水、四川南充、陕西户县、河南郑州。



南充市西充县纪信广场


前三地都把纪信视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自居,可是纪公究竟是何方人士,我们还不能妄下定论。而河南,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献身的地方,这点是无可争议的。


郑州西郊的纪公庙里有一块唐人的碑,碑额篆书“汉忠烈纪公碑”非常珍贵,是唐代书法家卢藏用书写。


卢藏用你可能不认识,但他干过一件事你一定知道。他想做官,又考不上科举,于是隐居在终南山,然后名声大噪——“终南捷径”说的就是他。


这位爷是谁呢,咱们还得先从历史那么远,又那么近。不知道是不是卢藏用考不上科举,特地来给城隍爷进香。


给城隍爷上香是颇有讲究的,讲究只进不出,香火钱不能讨价还价。


位于古荥镇的纪公庙碑刻


有一次,我路过商城路上的城隍庙,看到大红门外有个小偏门,估计是个小商店,门头上横着一个红条幅,上书四个大字:“佛教用品”。
 
这四个字看得我天雷滚滚,看来,城隍老爷八成是收了如来佛祖的房租了。国人“见神就拜”的习惯着实令人无语。


不过,更加叫人扼腕叹息的是,纪公庙村附近的郭村、祥营、棠李早已在拆迁大潮中夷为平地。


上个世纪,魏巍几次回郑,仍然没有保住自家老宅。文化名人尚且如此,一个死了两千年的人能保住自己的祠庙吗?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觉得吧,在中国,看文物也要趁早,指不定明天就没了呢。




推荐阅读

曹植墓争夺战:才子究竟归葬何处?

如果穿越回北宋,洛阳就该这么玩儿


跟贴 跟贴 0 参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