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快到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可能都是平常的一天,但对于一些生活在贫困里的中国人来说,这一天绝不平凡,尤其是今年。

这一天,是国家扶贫日,而2020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无数中国人,正是通过扶贫,改变了命运,过上了好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

中国这些年发展得非常快,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只有10.64%,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60%。

不可否认,中国人在越过越好,我们的物质追求在不断得到满足,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开始了在文化和精神赛道的追逐。

这是数代人付出了坚苦卓绝的努力才换来的结果,更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艰辛路程。

41年,180倍

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 #中国人均收入35年增加22倍# ,阅读已经近10亿次,引发了网友的大量讨论。

起因是美国桥水投资公司董事长瑞·达利欧的一个感慨,他说,“35年前来到中国,看着中国的人均收入增加了22倍,贫困率从88% 下降到不到1%,中国 GDP 占世界的比重从2% 上升到了22%。”

他说他目睹了中国崛起的过程,但生活在中国的我们,或许更能感同身受。

根据统计局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1978年,中国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171元,到了2019年,中国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了30733元,算下来,41年里,中国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80倍。如此看来,达利欧反而说得保守了。

扣除掉物价水平的变动,即使在最近几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的实际增长也保持在5% 以上。

大家挣钱也不只有工资一条路子,居民的“钱袋子”里还有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大家的财富越来越多,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总规模也从2007年的6.59万亿元升至2018年的132万亿元。

收入提高了,就有钱去消费了。1956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88元,2018年,已经跃升到了19853元。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有了提高,空调、洗衣机、甚至是汽车,都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

中国人不再操心温饱,而是有更多钱休闲旅游、健康养生。

中国的贫困到底少了多少

1、不到1% 的贫困率

贫困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有7.7亿,当年总人口也不过才9.6亿,由此可见,当时整个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处于贫困状态。而2019年末,中国贫困人口规模已经从7.7亿减少到了551万。

当部分社会成员没有达到常规生活标准时,就可以说他们是贫困人口。不过,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物价也在上涨,已有的贫困标准就要不断地调整。

因此,中国的贫困人口统计会出现动态的波动,也就是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数量的反弹。

比如1989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从1988年的9600万上升到了1.02亿,而1991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8500万上升到了1991年的9400万,这都是因为贫困标准的改变而产生的数据反弹。

如果以现行的贫困标准看,中国的贫困情况变化会直观很多,1978年的贫困发生率是97.5%,2019年下降到了0.6 %,不到1%。中国的贫困人口规模也从1978年的7.7亿下降到了2019年的551万。

数据的变化是惊人的,但联想这些数字背后的人们的生活变化会更让人动容。数据也是冷冰冰的,但数据的变化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翻天覆地的变化。

2、中国扶贫线30年涨10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扶贫标准是国际惯例,在中国也是如此。

与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以往的扶贫标准还是低了,因此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势在必行。

这也很好理解,在1978年,一年366元勉强能满足个人温饱,但是40年过去了,366元明显是远远不够的。

逐年上升的贫困标准,涨幅大速度也很快。回溯历史,1985年,中国确定人均年纯收入200元作为绝对贫困线,此后根据物价指数,逐年进行微调。

事实上,在很多年里,中国的贫困线有两条标准。一条是农村绝对贫困标准,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统计局将营养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天2100大卡,也就是四两米饭四两馒头的量。

另一条是农村低收入贫困标准,从2008年起,这两条线合二为一,当年以农村低收入贫困标准1067元进行统计。

根据中国住户调查主要数据,2019年,中国的贫困标准已经上升到了3737元一年一人,短短十余年,翻了三倍。

3、东部率先脱贫,西部地区脱贫幅度最大

当然,在中国,有些地方的贫困现象更严重些。在我们印象中,在中西部的山区生活的人生活会艰苦得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根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9)》,中国的14个贫困连片区,大多位于川、藏、滇、贵等山区。

2018年,分地区来看,云南、贵州、河南的贫困人口数量排名前三,均超过了150万。

与此同时,已经有8个省和直辖市基本摆脱了贫困,无论是贫困人口规模还是贫困发生率均已经小到不再计入统计。

在脱贫速度上,中国各地区的步伐也是不一致的。总体上来说,中国的东部地区率先实现脱贫,2018年贫困人口为147万,远低于中部的597万和西部的916万。

不过,西部地区虽然贫困人口基数大,但贫困人口减少的幅度也最大的,从2010年至2018年,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规模减少了89%。

贫困情况的发生往往不是独立的,而是成片连区的,在地域上呈现出来的贫困洼地更是扶贫工作的重难点。

这些贫困洼地自然条件差,可以开发的资源也很少,贫困累积已久,贫几代的现象也很常见。想要改变,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所幸的是,中国在重点贫困县市的扶贫工作中也取得了突出成效,2012年到2018年减贫地区占总贫困地区和县的80%。

2012年,中国的贫困县数量为832个,2019年年底已经降到了52个,在2020年,贫困县将实现全部摘帽。其中,扶贫重点县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5105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915万人,减少了82.01%。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2012年的5067万人减少到了2018年的935万人,减少了81.5%。

“三区三州”是中国脱贫攻坚史上的特有名词。“三区”,指西藏,新疆南疆的和田、阿克苏、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地州,以及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四省藏区。“三州”,则是指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

“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曾是群众对这些地区恶劣自然环境的评价,这里也是扶贫最难啃的硬骨头。

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这个地区95% 以上面积都是环境恶劣的高山峡谷,想要发展,太难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易地搬迁。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经过努力,相比2012年,三区三州地区的贫困人口规模在2018年下降了80% 之多。数据读来轻松,而一条条道路,一座座住宅,一个个人的身影,在这些“穷乡僻壤”中是实实在在的。

4、中国在减贫事业上也位居世界前列

人类对于贫困的认识从最初的饥饿、营养不良,到收入贫困,再到能力贫困、权力贫困、社会排斥等不断拓展。衡量贫困的标准和维度有很多,也各不相同。

但世界上广泛接受的贫困标准还是基于消费或收入的贫困线,比如世界银行发布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基本生存需求。

不止是中国,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深受贫困的困扰。根据联合国,目前,全球有超过7.8亿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超过11% 的世界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他们的医疗、教育、用水和卫生设施等最基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而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在世界上所有经济体中,低收入国家的贫困人口比例最高,达到45.2%,而中高等收入国家的贫困人口比例仅有1.8%,高收入国家则更低,为0.7%。

和过去相比,中国“宁卖茶叶蛋,不造原子弹”的物质贫困时代已经过去了,据联合国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这足以载入人类发展史册。

不仅是减贫规模,中国的减贫速度也要领先于世界。据世界银行标准统计,从1981年末到2015年末,中国贫困发生率累计下降了87.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6个百分点;同期全球贫困发生率累计下降32.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9个百分点。

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根据情况有自己的官方贫困线,例如中国每年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根据这两类贫困线会发现一个基本规律,相对富裕的国家贫困标准较高,相对贫穷的国家贫困标准较低。

所以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发达国家就不存在贫困了,高收入国家仍然存在一定量的贫困人口。

为了克服贫困,我们付出了多少

1978年,中国有7.7亿贫困人口,处于普遍贫困的一个阶段。当时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到了2020年,中国就要“消灭”绝对贫困。这里的“消灭”贫困,指的是绝对贫困,并不包括相对贫困以及隐形贫困。

按照计划,在2020年,中国要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减贫目标和成绩的背后,并不总是光鲜的,减贫上的困难也很多,并非一帆风顺。

直到2020年,四川凉山“悬崖村”贫困群众才走下“天梯”搬新居,甚至在悬崖钢梯建成之前,悬崖村的村民只能依靠藤条进出,凶险程度不言而喻。

除了贫困地区人口的艰苦奋斗外,这些成果与国家在政策上进行帮扶是分不开的,从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饮水安全、交通、农村急房改造到教育、医疗卫生,《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年)》都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说明和要求。

另外,在资金上,中央财政也不断增加专项扶贫资金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到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已经从2010年的424亿元上升到了接近4864亿元,除2008年外,中国在扶贫上每年投入增长比例都在两位数以上,2016年的年投入增长比例更是达到了86.3%。

在过上更好的生活的道路上,中国不允许有人掉队。

想要实现不返贫的真脱贫,长久地过上好日子,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这也是开发式扶贫为什么重要的原因。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开发式扶贫就是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提高知识和技术水平,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才是良性的脱贫。

为扶贫贡献力量,民生银行在行动

实现扶贫,光靠个人很难,只靠国家也不行,企业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工业企业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也间接地促进了民众温饱问题的缓解,之后乡镇企业发展,吸收就业的同时,也带动了本乡镇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城市企业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对口扶贫工作。

从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中国企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扶贫蓝皮书(2019)》,55家披露了扶贫资金投入的中国100强企业共投入扶贫资金49.35亿元,6家中国100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总计达6078.04亿元。

另外,在企业帮扶脱贫中,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健康扶贫、旅游扶贫等十余个领域都有所涵盖。

2002年,民生银行主动向国务院扶贫办申请定点扶贫任务,成为承担中央定点扶贫任务的单位中少有的民营企业之一。

随后民生银行就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重点构建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技能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党建扶贫和文化扶贫在内的“十位一体”定点扶贫模式,全方位多领域的帮助贫困地区摆脱困境。

民生银行发挥金融机构主业特长,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民生银行六万员工情牵河南两县,全行投入的近2亿元定点扶贫帮扶资金中,绝大部分来自每一位员工的爱心捐献。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民生银行帮扶资金超过半数投入了教育领域,帮助新建和维修校舍150余所,受益贫困学生5万余名。随着无学可上、上不起学成为历史,民生银行将工作模式从提升贫困地区教育供给能力转向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升级的教育需求方面。

小班制教学的封丘县民生学校2019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缓解了县城学生增长太快导致的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的现象;可为7000人次提供技能培训的滑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实验实训楼正在兴建之中,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以一技之长堵住返贫的回头路。

因病返贫问题一直是守住脱贫成果的绊脚石。民生银行引入金融手段,不断升级健康扶贫模式。近30万人次的贫困人口获得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再不用操心医保报销之后的自费部分;上万群众接受了健康体检,在花大钱看大病之前,以预防为主,享健康生活;46部医疗车行驶在通往乡镇的道路上,基层医疗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

民生银行发挥主业特长,截至2020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64.90亿元,其中在定点扶贫县发放贷款1.96亿元。,培育壮大当地支柱产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引入优质企业,传播先进理念,建设电商平台,特色健康农产品一键直达白领餐桌;带来文化旅游、置业投资方面的资源和专家,规划通过未来的小康之路。

18年真情陪伴、倾情投入,民生银行助力两县10余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河南滑县、封丘县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提前实现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底,滑县贫困发生率由5年前的1.9% 降至0.34%,封丘县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1.24% 降至0.33%。

不仅如此,在民生银行的扶贫帮助地图上可以看到,在深耕定点县之外,民生银行聚焦西藏、南疆、凉山、临夏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截至2020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在三区三州6省区135个深度贫困县发放贷款10.94亿元。

民生银行已经连续五年开展“ME 公益创新资助计划”,提供资金,搭建舞台,引导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媒体合作,推动更多社会力量投身公益和扶贫事业,以善心的燎原星火点燃覆盖全国的公益网络。目前,民生银行已经累计为110个公益项目捐资5500万元,受益地区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项目直接受益人数达24万。

一路走来,民生银行“为民而生”的初心不改,“与民共生”的使命在肩。同时不断动员和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助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资料:

[1].(2019).《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9》编委会成员.(eds.)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4.

[2]地方财政工作 北京市. 刘兴焉 总编,中国财政年鉴,中国财政杂志社,2019,169-170,年鉴.

[3]吴晓蓉, & 范小梅. (2020). 教育是实现特困地区有效脱贫的路径保障——以"三区三州"特困地区为分析个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057(002), 130-137.

[4]王延中.(2018).“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战的调查与思考. 中国民政(23),9-10. doi:.

[5]郑长德.(2017).“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奔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民族学刊(06),1-8+95-97. doi:.

[6]郑秉文.(2019).“后2020”时期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思考. 宏观经济管理(09),17-25. doi:10.19709/j.cnki.11-3199/f.2019.09.004.

[7]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2018). 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8. 中国统计出版社.

[8].(2020).《中国住户调查主要数据—2020》编辑委员会.(eds.)中国住户调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4.

[9]世界银行数据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11.

[10]陈惟杉, 郭志强, & 王红茹. (2020). 贫困县"清零"后,脱贫攻坚的路还有多远. 中国经济周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