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余华说莫言“吹牛”,网友:这些年他靠“吹牛”起家

0
分享至

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谈及莫言,网友,当然也被认为是当代“键盘侠”者,他们常常对莫言进行贬斥,这种现象似乎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便开始了,不知道这是谁“教”的,莫言本来成就了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地位,反而落了个不好的评价。

不过莫言是一个承受能力强的人,他的作品像他的生命力一样肆意汪洋,对于所有不堪的批评,几乎都不放在心上。莫言只管闷头写自己的,就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从北欧发出时,这个憨实的山东人还在高密老家的沙发上看着电视,被天大的馅饼砸中,老作家莫言先生不敢相信的心情那是“简直”了。

所以笑谈莫言爱吹牛的网友,根本震动不了莫言,诺奖的消息发来,他都是和大家一起知道的。何况偏于一隅的网络评论区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莫言爱“吹牛”这可是有真凭实据的。戏说莫言吹牛这不是贬低人家大作家的人格,而是他富有文学创意的写作手法。他的老朋友,余华也曾揭过他的“底儿”。

我跟莫言在一个宿舍住了两年,他说自己如何创作的那些话,比他创作本身还要虚构,《生死疲劳》他只用了四十多天就写完了。所以不要当真。”-作家余华

对于莫言的创作不要当真,言外之意就是莫言爱“吹牛”咯!莫言和余华可以说是我国当代文坛两大精英,尽管当代被国外汉学家认为“无文学”,但“里面挑将军”,还是有出色者的。昔日余华成功走向海外,获得1998年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莫言在2012年拿下诺贝尔文学奖,这都是最好的证明,当代文学在他们身上重新焕发了光芒。

作为创作特点,余华以冷峻的白描功夫见长,那部从苦难修炼人生的《活着》成了永久的文坛经典,而莫言与之相反,一部不够,还不断写下一部部被称为魔幻色彩的虚构著作。余华擅长从真实故事入手,用沉稳简约的笔调走进读者,莫言呢,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莫言书中的想象世界让人读得激起迭起,像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令人颅内高潮频发。

在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里,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神发明都涌进了书中,高粱酒里被于占鳌一泡尿浇出了勾兑秘法。莫言还不嫌够,八十年代他在宿舍里闷头写作时,准备拍《红高粱》的张艺谋找到他。

莫言大方地说,尽管改,你改鲁迅的、茅盾的、巴金的要尊重人家的原著,我的不用,《红高粱》里写了“我”奶奶九儿和于占鳌在高粱地里的浪漫爱情,你(张艺谋)可以改成他们在高粱地里研究日本人的秘密武器。

这就是莫言的作品,不仅自己可以天马行空地肆意想象,更是乐意让导演替他“吹牛”。就是这样,莫言的作品没有太高的现实门槛,创作起来也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连张艺谋改编的《红高粱》同名电影也在成了极品中的经典,电影《红高粱》杀青后,莫言感慨地说,改的也太多了吧,很多他的原著都没有体现,重要的篇幅结果就几个镜头而已。

结果这部电影《红高粱》成了二十世纪我国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并被普遍赞誉的影片,一举夺下西柏林电影节大奖。莫言的名声也随着胶片传输到世界各地,成为被海外熟知的当代作家之一。因为莫言在作品中“吹牛”的逼格高人一等,他这些天马行空的魔幻色彩文学很快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两度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张洁在美国接受采访时说过,当代作家可以走出国门的就有莫言。

张洁是老辈作家,承载着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脉络,代表作《流浪的老狗》和小说集《来点儿葱、来点儿蒜、来点儿芝麻盐》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同样作为风格迥异的张洁,书中的世界也不外乎天马行空的点缀,更不乏大大阖,把一个个诡异离奇的故事写得神秘、动人心魄,读来酣畅、大气,耐人寻味。一定程度上与莫言也差不多,有点“吹牛”吹到米国的感觉。

总之,最懂莫言的当属余华,这两个心心相惜的作家,曾因为文学也“同病相怜”,昔日莫言的《酒国》一部完全是“吹”起来的虚构世界,什么酒国,酒国市,丁沟儿的检察官,既搞笑又严肃,可以说是莫言“吹牛”吹到无极限的地步了,结果这本小说完成后,遇到了出版的尴尬,但凡给出版社寄过去,都会遭遇闭门羹。

中间是余华为兄弟“两肋插刀”,余华将莫言写了整整一箱的《酒国》手稿扛到浙江发表,但是不幸,因为《酒国》风格太过迥异,几乎是“吹牛”吹的人都读不懂了。余华又只好替莫言再扛回来,辗转多次以失败告终。

后来有人读懂了莫言的“吹牛”奇技,于是《酒国》就顺利发表了,虽然一开始遭遇了读者不明所以,但慢慢随着懂莫言“吹牛”技术的专家解读,还是被大众接受了。《酒国》是一部“吹”得很巧妙,很合拍的作品,以书信叠加的方式,文字新的探索,为莫言以独特中国式魔幻色彩走向世界文学殿堂添注马力。

与世界级的魔幻大师福克纳相比,莫言的“吹牛”技能还有待提高,拉美魔幻的“宗师级别”人物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把世界读者“吹”的迷茫透顶,甚至还有不少读者面对书中的人名就开始抓耳挠腮了。里面一些魔幻的“吹牛”处更是中国读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于是不太喜欢“吹牛”式魔幻现实色彩的读者干脆将《百年孤独》束之高阁。

莫言很聪明,从马尔克斯或福克纳那里吸取了精华,又从老辈“吹牛”大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取长补短,构造了自己独特的中西合璧的文学王国,但再怎么造化,也是基于现实之后,以此,莫言才展开了天马行空的疯狂描绘。纵观莫言的十一部长篇小说,无论是早期的《红高粱》、《酒国》、《四十一炮》还是后来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以及《蛙》、《檀香刑》几乎都是充满了肆意汪洋的想象,读者也跟着他飘忽不定。

余华再清楚不过,他和莫言在鲁院深造两年,室友两年,对莫言在作品中“吹牛”见怪不怪。而且也正是这种“吹牛”的方式,让身为普通人的读者在莫言的带动下,进入不可思议的,光怪陆离的小说世界。直到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被认为天马行空想象力的魔幻色彩从此在世界文学版图“装”上了东方的翅膀,翱翔于中西文化的上空,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而网友们的反应也很搞怪,在文坛作家们对莫言的眼羡下,一场穷酸味在人间甚嚣尘上也逐渐蒸发到地面,凡闻到气息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挑一挑莫言的小毛病,不过这种现象随着莫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抨击莫言到讥笑,再到调侃,再到期待,看来莫言正在被大家接受,网友口中的“吹牛”作家莫言也正真实地走进大众。

感谢这个会“吹牛”的莫言,是他的书让我们领略了中国式魔幻艺术的奇妙,也是他的书让我们在思想层面开拓了眼界和想象力,如果没有莫言,甚至文学的匮乏,或许将继续“贫穷限制我们的想象力”,中国文坛也一直陷入走不出去的泥泞。

图片源于网络,文章原创,欢迎各位的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撰家
文史撰家
古今文化趣谈,中华能量传播
131文章数 43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