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处文物沦为大杂院,史料落入日本人手中,中国研究得靠日本书籍

0
分享至

(▲今天故事的主角——新文化街137号院)

“我是胡同”之所以逛了十几年胡同不停歇,且永远都有新发现,那是因为胡同里的宝贝太多了,从“逛”的角度看,老是有的“逛”;从研究的角度看,也老有研究不完的问题。就说胡同里的特殊院落吧,就多的数不清,每一处院落背后都有一大堆或有意思或令人深思的故事。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处位于新文化街的老宅子,历史上这里曾是清代的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如今却是普通的大杂院。奇怪的是,此院背后的众多珍贵历史资料,我们中国人自己却不掌握,而是要辗转去翻译日本人手里的史料。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就去这条胡同逛一逛。

大杂院现状

新文化街位于宣武门附近,说是叫新文化街,其实它并不新。历史上它叫石驸马大街,明宣宗年间建此街,至今己有580多年历史了。因明宣宗驸马石都尉的宅第在这里,故得名石驸马大街。1965年改名为新文化街。

(▲充满历史文化的新文化街即景)

新文化街有好几处有名的老建筑,今天咱仅讲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

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并不像大家想的有个气派的建筑,或者挂着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的招牌,而是一座普通的宅院。如果不是特意寻找,你是无法发现它的存在的。

(▲新文化街137号院前)

我曾经去过两次,第一次是好多年前顺路过去,没有提前做好功课,就与它擦肩而过了。第二次是有备而来,专门去找这个院子。结果,在新文化街中部的北侧,发现一个十分宽大的院门,一般这种院子都是有故事的。反复比对资料,包括门牌137号,然后才敢于判定,这就是旧时的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了。

尽管早就知道这处衙门旧址沦为了普通大杂院,但来到此处,眼前的景象还是令人吃惊。一进入门楼,看到的就是破败的宅院场景:

再往里进,更像是个迷宫。里面是东拐西拐的夹道,基本仅容一人通过,夹道两侧都是各种临时搭建的建筑:

在一定程度上讲,整个院子又像一个小社区,胡同里面藏着很多“小胡同”夹道,一家家住户就分建在夹道周围。一个院门前有个“宽敞”的地盘,外面加一圈围栏,这就成了“院中院”了。不过,看这间房子的建筑式样,或许原址就是原衙门的某个“办公室”呢:

若仔细观察,还能发现不少“宝贝”,因为院内仍存有一些旧时的建筑或部分构件,只是它们被淹没在临时建筑的“汪洋大海”里:

仔细看这个房子,配电箱的上面有个石条,也是老件。不知是用老件建了新房子,还是利用老房子的结构改建了外墙:

沿夹道七拐八拐地走到院子尽头,有个院落空间,建筑也是传统样式,似乎原址也是原有衙门建筑。我怀疑这是原来衙门的后厅,因为这里要存放粮食,所以建筑体量略大。有报道说,1995年在翻建部分建筑时,在后厅正脊处还曾发现乾隆铜钱。

据资料记载,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现存建筑的年代为清代雍正年间,乾隆年间修缮。院落格局坐北朝南,正门中开,二进院落。包括大门和厢房等,确实存有一些老衙门的建筑结构。但唐山大地震时,震塌了前排正房等建筑,后来又有一些房屋重建,部分样式发生了更改。

再加上形成大杂院后,保护及改造利用不当,导致老衙门的样貌就渐行渐远了。

历史沿革

大家都知道清代实行八旗制度。但在雍正以前,八旗各旗都统均在各自家宅中办公。

(▲清八旗。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雍正元年(1723),清廷为统治之需,在京师设立八旗都统公所衙门,统辖各地八旗军民政务。镶红旗满洲、蒙古、汉军都统衙门,最初就设在石驸马大街路南。雍正六年(1728),三旗都统衙门迁至街北,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新文化街137号的地址。这样算起来,迄今将近整整300年。

据记载,此衙门在建成时共计有官房一所,房舍104间,管理镶红旗满洲事务,为本旗人员发放钱粮。光绪中期,蒙古和汉军衙门迁出,惟余满洲衙门,就成了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

保护难题

在十几年前,这个宅院就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了。但作为文物,现有的大杂院场景显然是不能与它的身份匹配的,更重要的是,作为文物研究,我们却要从日本人手里获取相关资料。

原来,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的档案于上世纪初流入民间,据报道,这些档案多达2400余件,除一两件为汉文外,其余全为满文,内容涉及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八旗、社会、文化等许多方面的重要史料。

再后来,这些档案辗转流落至上海,后落入日本人手中,将其存入了东洋文库。后来,日本学术界对搜集的镶红旗档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满文的翻译,辑成了《镶红旗档》。

如此一来,关于这块内容的研究,我们中国人研究中国历史,却要通过日本才行。于是,中国学者又通过对日本图书的翻译,出版了《雍乾两朝镶红旗档》,成为研究清史的珍贵文献资料。这也真是够折腾的!

尾声

有个好消息是,目前胡同里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单位正在实施腾退修复,这个院子按说也应该在列,期待它早日回归一个文保单位应有的模样。只是遗憾的,我们的历史却建立在别国研究的基础上。好在,最重要的实物,还在我们身边。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文章。除特别注明出处外,本文图片均为作者原创拍摄。更多老北京精彩故事,欢迎持续关注“我是胡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我是胡同
我是胡同
老北京与胡同的故事与观察
87文章数 87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