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俯首金沙写春秋——记奈曼作家高振清

0
分享至

文/周静

“今年我83啦,手中的拙笔却是放不下……”

他患喉部重疾,120斤的身体,瘦成60多斤。即便如此,他仍趴在病床上,咬着牙,用颤抖的手,写着不曾枯竭的文字。病中,他尚在为奈曼旗委老干部局主编文集《初心永驻》。

“写文章像喝酒似的,有瘾!”他一边输液,一边咧开嘴,笑了,像小孩子偷吃东西没被抓到一样,有点得意。

2020年4月底,孟春,奈曼旗粗犷的大地上,一株株嫩苗正破土而出。这一片沙土覆盖的家乡哟,高振清怎么也爱不够!八十三岁的年轮,几百万字的著述,一道道,一圈圈,刻下的是他对这片热土的无限眷恋。这份情穿越时空,萦绕心怀,生生世世追索不尽……

苦水泡大好少年

高振清是奈曼旗的退休老教师,也是有名的“写手”。他的笔下纵横驰骋,体裁广泛,举凡诗歌、小说、散文、儿歌、民间故事、报告文学无所不包,同时他还是许多报刊的老通讯员,至今笔耕不辍。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高振清其实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就回乡务农了。可他后来不但当上了校长,还写出了多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这八十余年的甘苦磨砺,更像是一支悠远的歌,回荡在奈曼大地上,一往无前地执着。

高振清的童年是在苦水里泡大的。

1938年5月,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常胜村,母亲折腾了三天三夜后,在一个急风骤雨的夜晚,生下了一个孱弱的婴儿。他上面有三个哥哥,二大爷临终前丢下四个孩子,再加上爷爷奶奶,一大家子十二口人,全靠他父亲一人给地主耪青糊口。

一年挣的粮食,不够半年吃的。全家人常年衣不遮体,食不饱腹。孩子个个面黄肌瘦,三根筋挑着个脑袋。高振清到了三岁才学会走路。六岁时腹部长了疮,烂得只剩一层皮挡着肠子。疮还没见好,他又染上了疟疾,连续烧了八天。父亲以为他咽气了,用破炕席裹着走到村口,忽然听到他哇地一声哭了,连忙又抱了回来。没吃一片药,他居然奇迹般地康复了,死里逃生。

严冬鹅毛大雪,父亲编了一张蒲帘子给挨冻的孩子们当被盖;为给他治腿病,父母被骗了两石粮;除夕夜全家人饿得奄奄一息,十几岁的大哥连夜跑出去给远亲姑姑磕头,要来两个糠窝窝,救了一家人的命;身上无衣,冬天骑着火盆,身上烤出了“花”……他的童年没有欢笑,只有饥饿和痛苦。那些凄怆悲凉的往事,被他一一写进书里,成为旧社会罪恶的见证,读来惊心动魄,令人心疼不已。

幸而,在新时代阳光的照耀下,那段噩梦一样的经历永远地过去,成为了历史!

解放后,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能填饱肚子了。十三岁的高振清看到村里的小伙伴上学了,他也缠着母亲,要去念书。这可难坏了母亲。他上面有好几个哥哥呢,要论上学都该上,上哪弄书钱呢?好在老师很同情他们,答应只收书钱,别的都不要了。母亲给他们哥几个每人缝了一个书包,高振清终于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学校门槛。

时至今日,已是耄耋之年的高振清,还能清晰地背诵出他十三岁时学过的课文——“一个人一个口,一个人两只手;左手,右手,左手拿尺,右手拿布;哥哥大,弟弟小,手拉手,上学校”……

学校非常简陋,只有两名老师,教国文和算术,还允许跳级。上学十七天,高振清就跳到了二年级。不到两年,他连跳三级。

十七岁那年七月,一连多天滂沱大雨,上游特大洪水下泄,顷刻间,学校几间土平房就被冲得无影无踪了。停了一段时间课之后,他考入大沁他拉镇实验完小,到离家五十里地的地方住宿。刚升入六年级,又赶上全国学习董加耕,不考大学,回乡干活成为时髦。当时,高振清所在班级62名学生,看升学无望,不到半个月都跑回去了,他也只能悻悻然洒泪回了家,从此学业中断。

高振清不甘心啊!他可不想像村里人那样,“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一辈子的终极梦想了。这个单薄瘦弱的青年,从书里看到了更加高远的世界,怎肯土里刨食活一辈子?他用一斗高梁换了本《新华字典》,满村子借书,但凡有字的纸几乎全借遍了,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他边读书边摘抄好词好句,渐渐地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52年全国开展扫盲运动,村领导见高振清有文化,推荐他当上了村里的扫盲教师。这下子,高振清可有了用武之地!扫盲是在晚上上课。夏天,他老早去点上煤油灯;冬天,提前把土炉子生暖。虽然没有任何报酬,但他全情投入,尽心尽力,迫切地想让父老乡亲摆脱“睁眼瞎”。四年后,常胜村脱盲人数居全公社榜首。

奈曼旗特意召开扫盲工作经验交流表彰会,高振清做了典型发言,并得到奖励。那张烫金的大红奖状,是高振清得到的第一张奖状。他的人生从此进入了春天。

甘为山村“孺子牛”

高振清受过旧社会水深火热的苦,所以格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甜!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高振清那么执着地热爱着党,热爱着这片土地,极尽所能,把组织交给他的每一件事情做好。

1958年,高振清走进离家八里地的柳树甸子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兴奋的同时,他感到身上的担子委实不轻。说是小学,实际就是挤在生产队的队部,他一个人教25名学生,最大的比高振清才小3岁。课桌都是学生早晨扛来,放学再扛回去,巴掌大的一块黑板,还是临时找木板现做的。

至于学生的课本,就靠高振清自己编了。别看这所学校异常简陋,可高振清教得特别认真。过了半年多,他教会学生一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会背小九九,认识拼音字母,熟读300多个生字。这个成绩让公社领导十分惊讶,竖大姆指称赞。

其后二十余年间,有多次转行提干的机会,如去旗里当秘书、到广播站当编辑等等,均被高振清婉言谢绝。他热爱教育,舍不得离开孩子们,更重要的是,他放不下这颗心。

他从事小学教育工作35年,其中有28年任小学校长。为了自行解决办学经费,不给组织添麻烦,他第一个挎起粪筐,带领全校200多名师生,利用上下学时间捡粪,一年就积肥50多车,硬是把学校30亩贫瘠薄地改造成了沃土。秋天,他领着师生割草,用饲草换改良优质绵羊。几年后,学校的羊达到80多只。

在那艰苦的年代,一个个背着粪筐、拎着粪叉上学的身影,不由让人想起一铲一铲移山的“愚公”……

学生上学,除了交五块钱课本费外,其他一切全免。对特困学生,一分钱也不收,学校还补助他们纸张、文具。早在我国1986年实行全民九年义务教育之前,高振清就帮奈曼旗这所偏僻村小学的孩子们实现了。

村里人称高振清为“庄户教师”,打心眼儿里敬爱他,感谢他!

高振清家祖祖辈辈是农民,他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情感。他深知,贫穷的根源就是没文化,不懂科学。所以他情愿放弃更好的个人晋升机会,放弃更优厚的生活条件,心甘情愿扎根乡镇小学,就是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再受苦。而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努力钻研知识,参加函授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1969年仲夏的一天,一群小男孩盘腿坐在地上看书,一个人念,几个人听,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高振清很好奇,这是念什么呢?他悄悄地站在背后,听了足有十几分钟,孩子们竟一直没发现。

原来,孩子读得津津有味的,是一本儿歌集,特别破旧,封面都没有了。一个孩子说,“老师,这本书是我从城里姥姥家拿来的,别人家孩子不看了扔掉的。”

高振清闻言,心里又高兴又苦涩。高兴的是孩子们把书当宝贝,苦涩的是农村孩子课外书太匮乏了!从这天起,他萌生了为孩子们写儿歌的想法。

说干就干!趁着周末,高振清徒步走了50多里地,到镇上的新华书店买回几本儿歌,仔细揣摩研究,动手试写。一字一字推敲,一遍一遍修改。他给自己定了任务,每周创作三首儿歌,让孩子们早晚、上下学路上吟诵,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他创作的儿歌富有童趣,健康向上,朗朗上口,满满地装载着他的爱心和童心。

几十年来,高振清创作出1000多首儿歌,发表在《教师报》《内蒙古日报》《北方少年报》《好孩子》等全国各地多家报刊上,《做早操》《小彩笔》《比童年》《放鸭》等儿歌被全国的小朋友们传唱。作为有名的儿歌作者,他还被邀请到长春、上海等城市参加笔会和夏令营活动。

也是从这时起,高振清在投身教育之外,开始了他人生中同样重要的写作之旅。

一世深情写家乡

高振清总结他这辈子,主要做了两件事:教书,写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今,他写了五十一年。

村里有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生产队照顾他,不让他干活。但老人不愿意闲着,还想贡献力量,天天参加劳动,不要工分。高振清听说后,非常感动,写了一篇报道,被当时的《哲里木报》(《通辽日报》前身)刊发。这是他第一次发表新闻作品。

可以说高振清是通辽日报社最早的一批通讯员之一,也是从那时起,他与通辽日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他利用早晚、周末、节假日“偷着”写稿,悄悄往报社投寄稿件。那时,教师写稿被视为“不务正业”,弄不好,还要被当成反面典型,小会斗、大会批。他经常用“溪流”“江河”“潺潺”等笔名,小心翼翼,一点儿也不敢张扬。

但有一次,他因在稿子里直言,捅了“马蜂窝”,引起某位领导的不满。幸亏哲里木报社领导力挺,也因稿件字字属实,他才免遭打击报复。这次事件并没有磨灭高振清写稿子的激情,他从中悟出道理,就是写稿子一定要真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有丝毫掺杂含糊,要碾砣砸碾底——实打实凿。

悉心观察,身边人、身边事,无不可写。那些为奈曼发展殚精竭虑的中流砥柱;那些历经坎坷,却为孩子们奉献一生的老教师;那些以文艺为乐,醉心漠原的文艺家;那些生长在奈曼,遭遇过艰辛挫折,甚至极大困苦,仍旧锲而不舍的普通人……都在高振清的笔下,流淌出奈曼大地一抹雄浑的底色。

五十多年来,高振清发表各种题材的作品达3000多篇,正式出版《溪流文集》《溪流儿歌集》《民间传奇故事》等作品集。其中,关于搜集整理奈曼民间故事,高振清老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民间故事一向只在民间口头流传,很少整理成书。2008年,奈曼旗文化局动员旗里有名的几位“笔杆子”,抢救挖掘民间故事,如不快速、紧急搜集,恐怕失传。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高振清就认了真。

他从小就是听母亲讲故事长大的,仅从母亲这里,就整理出十几篇。可他还远不满足。大半年时间,他兜里天天带着纸和笔,大街小巷到处转悠,不管认不认识,遇到年纪大的人就主动上前搭讪,请人家讲民间故事。等镇里差不多都问遍了,他又自己花钱雇车跑到乡下去调查。共走了3个乡镇,8个村屯,调查100多人,搜集整理出70多篇民间传奇故事。

一次,在冒雨赶往塔日干村调查途中,路上湿滑,他不小心跌断了两根脚趾。他强忍疼痛,还是继续找到村里的刘英老人,搜集到两篇民间故事——《只学两招》《母鸡变美人》。等回到家时,他的脚肿得像个包子似的,一连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即使卧病在床,他也不闲着,抽空把调查来的故事都给整理好了。

在调查采访过程中,高振清剔除了一些鬼神之说,本着随说随记、尊重口述者意愿的原则,尽量用他们的原话,只是稍加理顺,不做任何渲染,保持了原生态。他整理的《民间传奇故事》第一集于2010年8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1000册书仅用20多天就售完了,供不应求。

作家由焕章评论:“纵观这部书,感觉实在是极有价值、有意义的一本书,也就是老高这个对文学如此执着、勤奋的人,才能抢救出这些民间传奇故事。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填补了奈曼旗民间传奇故事的一项空白,为奈曼旗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不老心灵赋长歌

阅读高振清的文字,质朴得如同乡间老树,根骨结实,枝叶清透,文如其人。

他在一篇报告文学中写道:“一个大好人,让人想着;一个有素质的人,让人夸着;一个有才华的人,让人惦记着……”这何尝不是他本人的写照?

每走一步,落地铮铮有声,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步履可辨。

这位老人襟怀坦荡,德艺双馨,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敬佩他极强的责任心与谦谦君子的气度。退休后,他一边著书写文,一边连续七年为奈曼旗委老干部书办简报。从2018年起,又为社区办起《活动互通简报》,帮助原超祥、孙秀斌等5位老人出个人专辑。所做之事,皆分文不取。

他在《漠原随笔》中的几句话,可以看作是这位老人一生做人的写照:“人各有志,为所心爱的事业,尽职尽责,废寝忘食,少留遗憾,倒也值得。不管做什么,宗旨只有一个,对国对党对己都有利,少让人戳脊梁骨。万万不可忘记自己是一撇一捺的‘人’!”坚守初心,莫过于此。

他是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是《党的教育》、上海《好孩子》《内蒙古日报》、内蒙古《苗苗》、吉林《红小兵》《通辽日报》等8家报刊的通讯员、特约记者,曾先后获得各类新闻、文学奖项30余次。为感谢他为奈曼教育、文化、宣传事业做出的贡献,2015年奈曼旗人民政府授予他“文化艺术特殊贡献奖”;2018年授予他“诺恩吉雅政府文化奖”“终身成就奖”。

五一前夕,记者在奈曼旗见到高老,畅谈一上午,彼时园子里绿意盎然,一只蜜蜂忙着在刚开的小雏菊上采蜜。面对后辈,高老殷殷嘱托。

“我这一生是穷苦人出身。入党那天我就发誓,干啥要像啥,绝不能给党抹黑!我没啥大能耐,只是把党交给我的工作一五一十地干好,绝不能造假,必须慎重又慎重。干就干好,别丢人。年轻人有更好的机会,希望一辈更胜一辈!”

“写了这么多年奈曼,还没写够吗?”

“只要我身子骨不倒下,手中的笔就不放下!”高老虽瘦得不成样子,眼神却依旧明亮,望向窗外,似是陷入遥远的思绪。

那一刻,他是想到远去已久的故乡了吗?那芦苇丛生的孟可河里,他曾撸起裤管去捉鱼,用白马尾捻成套环抓鹌鹑,去草木繁盛的山场里套山兔,在柳树甸子闷热的午后给孩子们上课。

常胜乡间漫山遍野火红的牦牛花、温柔纤细的打碗花还在开吗?南北坨子里,可还有待摘的麻黄枣、老瓜瓢……

高振清老人这一生,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世人眼中的高官厚禄,他把一辈子的时间和心血都扑在了奈曼大地上。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勤恳奉献的人,我们脚下的土地才如此坚实,我们的前方才如此远阔!

有一种人,老去的只是年龄,心灵永远不老,始终昂扬向上。

原载:通辽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燃气,高铁之后,广州水费宣布上涨31%,窟窿靠我们填?

燃气,高铁之后,广州水费宣布上涨31%,窟窿靠我们填?

财话连篇
2024-05-11 11:52:08
南通大巴车相撞后续:曝有1女孩已去世,妈妈悲痛发声令人泪目

南通大巴车相撞后续:曝有1女孩已去世,妈妈悲痛发声令人泪目

180°视角
2024-05-11 17:45:22
常熟一村庄斥巨资所建公园5个月就拆除,当地:用地性质不符,纪检部门介入调查

常熟一村庄斥巨资所建公园5个月就拆除,当地:用地性质不符,纪检部门介入调查

极目新闻
2024-05-11 22:00:55
先喂饱菲律宾小孩,再驱逐中方外交官!14国免费早餐计划让我尴尬

先喂饱菲律宾小孩,再驱逐中方外交官!14国免费早餐计划让我尴尬

大风文字
2024-05-11 18:55:02
网传云南交通执法人员“碰瓷”式执法,当地交通运输局:警方已介入调查

网传云南交通执法人员“碰瓷”式执法,当地交通运输局:警方已介入调查

纵览新闻
2024-05-11 19:54:47
张镇麟和徐杰疯狂对骂!系列赛3比2!广东男篮离队第一人出现……

张镇麟和徐杰疯狂对骂!系列赛3比2!广东男篮离队第一人出现……

篮球实战宝典
2024-05-11 22:40:33
普京还没到中国,俄罗斯一夜变天!高层全部到齐,俄内部大换血?

普京还没到中国,俄罗斯一夜变天!高层全部到齐,俄内部大换血?

星辰故事屋
2024-05-10 19:14:15
痛心!梅大高速塌方遇难者身份曝光,家属的一句话让我又哭了一场…

痛心!梅大高速塌方遇难者身份曝光,家属的一句话让我又哭了一场…

保险课堂
2024-05-11 23:58:20
取代特谢拉?24岁国脚在伊万注视下演砸!6大数据挂零,半场被换

取代特谢拉?24岁国脚在伊万注视下演砸!6大数据挂零,半场被换

我爱英超
2024-05-11 20:30:28
撤档6天,《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免费上线,网友大喊“退钱”

撤档6天,《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免费上线,网友大喊“退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11 18:46:10
从外商直接投资暴跌80%看社会发展的关键

从外商直接投资暴跌80%看社会发展的关键

世态言凉
2024-05-11 10:15:38
广州水价拟上调,听证会上17名代表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价调整

广州水价拟上调,听证会上17名代表均表示理解和支持水价调整

齐鲁壹点
2024-05-11 14:14:24
哭麻了!南通大巴相撞一小学生已去世,灵堂照曝光,妈妈悲痛欲绝

哭麻了!南通大巴相撞一小学生已去世,灵堂照曝光,妈妈悲痛欲绝

180°视角
2024-05-11 18:33:55
拉法战场更新:以色列几乎摧毁所有哈马斯营!

拉法战场更新:以色列几乎摧毁所有哈马斯营!

项鹏飞
2024-05-11 14:45:00
被选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特朗普小儿子拒绝担任

被选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特朗普小儿子拒绝担任

环球时报国际
2024-05-11 14:19:25
美媒:中国电动汽车比欧美品牌更有吸引力,西方车企一败涂地

美媒:中国电动汽车比欧美品牌更有吸引力,西方车企一败涂地

环球网资讯
2024-05-11 07:00:19
一篇神文:在一个县城或县级市,正处级干部的生活是怎样的?简直太真实了!

一篇神文:在一个县城或县级市,正处级干部的生活是怎样的?简直太真实了!

老郭在学习
2024-05-11 16:29:34
2-3!广东男篮悲壮出局,赛季总结:连续三年无冠,周琦成转折点

2-3!广东男篮悲壮出局,赛季总结:连续三年无冠,周琦成转折点

天涯沦落人
2024-05-11 21:28:59
蔚来第二品牌发布在即,李斌:“后发制人”更有胜算,向华为小米学习

蔚来第二品牌发布在即,李斌:“后发制人”更有胜算,向华为小米学习

澎湃新闻
2024-05-10 11:38:27
大逆转!郑钦文2-1淘汰29号种子进16强 将战前NO.1大坂直美

大逆转!郑钦文2-1淘汰29号种子进16强 将战前NO.1大坂直美

醉卧浮生
2024-05-11 23:09:08
2024-05-12 02:00:49
沙石柳画V
沙石柳画V
带露珠的图文,有泥土的芬芳。
188文章数 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因聚生变 以聚求变——上苑艺术馆2024国际创作计划开幕展“艺聚变”

头条要闻

渣土车碰撞学生大巴致1死:直行信号灯故障 渣土车违规

头条要闻

渣土车碰撞学生大巴致1死:直行信号灯故障 渣土车违规

体育要闻

你可曾听过,40岁“亚洲一叔”的传说

娱乐要闻

《歌手2024》首播排名出了,那英第三

财经要闻

周鸿祎的放贷生意:为金融机构兜底催债

科技要闻

苹果高管体验ChatGPT后恐惧,砍掉汽车项目

汽车要闻

e平台3.0 Evo首款车型 海狮07EV有啥不同

态度原创

房产
游戏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一二手双双回落,四月暴雨冲淡了广州楼市

曝Xbox《完美黑暗》重启版情况并不糟 6月发布会亮相

艺术要闻

因聚生变 以聚求变——上苑艺术馆2024国际创作计划开幕展“艺聚变”

公开课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军事要闻

驻印大使徐飞洪:中印两军边界西段4点位实现脱离接触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