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个武汉姑娘在天津的80天

0
分享至

文/唐漾微 编辑/傅雳


图/网络


今天(4月8日)是武汉解封的日子,不出意外,这个周末我就要和妈妈离开天津,回到家乡了。妈妈已经接到了单位“建议回汉”的电话通知。因为回到武汉以后还要隔离14天,为了能够在5月份正常出门上学上班,所以到了要跟天津说再见的时候。


机缘巧合的停留,一待就是80天

时间倒回至1月中旬。由于父亲在天津工作的关系,恰巧我留学交换期满从英国回来,所以打算在天津过个寒假,开学前再回武汉。妈妈也从武汉赶来,我们一家人准备第一次在天津过年。


几天后的1月20日,全国疫情警报拉响。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


这次机缘巧合的停留,让我在天津生活了两个多月,这对于一个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武汉人来说,是20年来从未有过的北方生活体验。


来天津的第一天,我就吃到了小区门口小推车卖的大饼卷鸡蛋。


为什么没有尝一尝煎饼果子?因为“果子卖光了”。那第二天还有吗?“没有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就回家啦!”


截至今日,小推车在街角还不曾开张,那对买早点的夫妇一直没有回来。我想,我大概是要错过他们家的煎饼果子了。憾事一桩!


天津的冬天是温暖的

3月31日,是天津供暖的最后一天。早上起来,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已经停止供暖,感觉家里开始有了些许凉意。供暖这件事,是我作为一个南方人在天津享受到的,可以称得上最大的“恩惠”了。毕竟对于北方供暖这件事,南方人早有耳闻。


我在往年寒假里听山东的好友常说,她们冬天室内恒温24度,可以在家里穿短袖和单衣。这些对于武汉的冬天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温暖。在夏季,武汉虽然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但冬天确是极其阴冷的。我高中时期在教室里穿三层袜子外加雪地靴还是像赤脚踩在地板上的寒冷。从两个月前第一次触摸天津屋内的地板我很不争气地大喊了一声“是热的”,到现在刚洗的衣服几个小时就能干、室内穿短袖睡觉盖着薄被子等一系列和季节不符的现象,我都已经很自然地接受了。


春节之后,我几乎一直待在家里,在3月疫情好转之前,只出门过两次,两次都为了看雪。我们在家里看白茫茫的窗外一片片鹅毛般的雪花洒下来的时候,感叹说:自08年雪灾之后,我们已经十多年没有看过这么大的雪了。

我除了在房间里拍雪落满墙头的延时视频外,自然也少不了亲自下楼去雪地里踩上几脚。北方的雪,雪花大、落得快,上一片还没等融化下一片就堆上来了,室外温度低,雪不容易融化。晒不到太阳的角落里的雪,数星期都有可能一直是冰冻的状态。听本地人说,这雪不算太大,但路上平均高度的雪轻松一踩可以埋住我的脚,已经是我出生以来从未体验过的巨大的快乐了。哦对了,还可以在结冰的路面上,打粗溜滑!


天津是安全的

从网上的新闻报道来看,天津的疫情防控是很严格的。偌大的一座直辖市,感染确诊的人数至今维持在不到200人。我生活在河东区的一个小区里,出入小区都需要展示出入证,进门要用额温枪量体温。即使是去超市或者便利店,也要入店扫码,并佩戴口罩。路过楼下的奶茶店和炸鸡店看到它们都是无接触、不进店式的经营模式。


还有微信小程序可以看到我的居住地附近的确诊病例,从数量到距离都十分详细,觉得天津十分安全。


母亲在家隔离期间,连续三天收到来自政府不同人员和部门的4个电话,了解相关情况。他们打电话的理由是,有记录显示她的武汉电话号码在天津上网的信号,因为我们居住的房子里没有Wi-Fi,一直都用的是流量。之后,还有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需要我们填报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三月中旬开始外出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口音很容易被听出是南方人,常常被问到是从哪里来的。当回答湖北或是武汉来的,或者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心里都会有种奇怪的感觉,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不安感,想要急于向提问的人解释我们绝对安全。好在,天津人的豪爽和直接总是特别让人安心,他们听完后连忙回答,“没事没事,不介意的”,还盛情提议我在天津继续居住下去。


后来,看到天津第二批医疗队援鄂的新闻报道时,心里有一丝奇妙的波动,感觉到了亲切和熟悉。


2个多月来,我没有去过天津任何一个景点。


只是上个月的一个周日,天气极好,阳光普照,我们一家三口去海河边散了步。


不得不说,海河和长江比起来实在是太小了,哈哈,甚至比泰晤士河都要小得多。但是海河结冰这件事,让我觉得非常新鲜。2017年冬天在北京时就有看到,北海和后海结冰后有人钓鱼、滑冰。这次在天津又见到了这神奇的一幕。


2月20日那天,我放声大哭起来

疫情期间的日子挺枯燥无味的。我说真的。


对来自武汉的消息,我们既高度关注又感到无能为力。对于确诊病例数字的飙升,经历了忧心忡忡到麻木的过程。父母担心在湖北的外公外婆没有屯足够的食物,想要从天津寄回去一些,却被无奈告知湖北不收省外非医疗物资的快递。每个周末我们和老人们通一次电话,再三叮嘱他们不可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实话说,我从来没想过,武汉是以这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出名的。


这让我想到一件去年发生的事情。在英国的时候,有人问我和我一个上海的朋友是从哪儿来的,我说“wuhan”,她说“shanghai”,那位外国人对我说“She is richer than you”(她比你有钱)。而在国内疫情爆发后,西方媒体比如BBC、CNN的电视报道中总能出现“wuhan”这个词,看到的时候会觉得很难过。武汉有很多大学,所以有许多外国留学生,我希望大家关注这座城市是因为武汉的年轻态、国际化、教育水平。而不是这样。


2月20日那天,我崩溃了。28天没出门没接触过外界的我,晚上9点突然开始大哭。我已经不记得当时为什么会突然那么难过,但我大概明白了疫情期间那些心理疏导课程的出现是多么的重要且必要。有时看着朋友圈里个别武汉的同学发的大段大段弥漫着灰色和丧的朋友圈,心里也会不自觉跟着烦躁。


作为一个天性乐观心态一直特别好的人,我想这是第一次,我和抑郁擦肩而过。


我在武汉的朋友,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乐观的那一类人在线上特别活跃:有人每天都分享自己在家做的一大桌菜;有人在线上当志愿者,每天都发通知搜集武汉已确诊却无床位的病患信息。消极的那一类人呈现出极差的精神状态,一些家长里短的矛盾都会影响他们的心情。


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全国疫情开始大面积蔓延的时候,我有一些高中同学因为疫情影响没有开学,留在武汉,她们报名了社区志愿者。我认为他们是在很好地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和作用。我还在父母的微信群里,看到我的小学同学帮小区业主们送菜的动态。我觉得很无力,我想每个人都很想帮家乡做点什么,所以我们在天津选择一直居家,在离汉入汉通道开启前也没有提出特殊申请回到武汉,这就是我们唯一不为武汉添乱所做的事情了。


武汉在变好,未来还会来天津

我每天都在和几个好友聊天,彼此互相分享生活里的一点点甜,网络是我们用来逃离现实的伊甸园。


后来,武汉小区可以允许一家一户有一人出门,于是有人出门买到了奶茶;早上七点半起不来,我们就一边上早课一边吃早餐还一边偷着乐;武汉的市内快递通了,7-11包裹着满满肉松的青团让大家都得到了满足,还有人穿着新鞋出去压马路;我们仿佛天天“住”在微博里,一点风吹草动的热搜动向,都可以在QQ群里喋喋不休地讨论很久。


终于,3月下旬,湖北解封、武汉解封的政策与通知接二连三的在半夜发出,甚至我父母不少过年被困在老家的朋友,在健康码打卡14天后也能够驾车返回武汉了。每天早上起来看到手机屏幕上满满的推送“离鄂通道开启”、“离汉通道开启”、“热干面醒了”“天河机场预计4月8日复航……”,这些字眼都在提醒我,回家的日子已近在咫尺。


未来我可能还会再来天津吧,这场疫情,让我觉得和这座城市有了一丝莫名的缘分。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他假期极少,过年都要在单位值班,没有时间回武汉,再加上天津的冬天在我母亲看来又如此温暖,所以明年过年期间可能还会再来。


武汉,街道口华师大和武大的大学生人头涌动的盛况、二号线如日本新干线般拥挤的车厢、江滩边夜市上端出一盆盆小龙虾的烧烤摊……这场梦,什么时候开始做?


我想快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小人物
小小人物
大社会里的小人物
92文章数 122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