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度解读《天道》:看看丁元英说的“着相”,你中了几条?

0
分享至

  原创作者:慕陶物语
  字数:3100字
  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读《天道》,其中有一段芮小丹拉着丁元英出门吃饭,没有去开韩楚风送给他们的宝马汽车。

  丁元英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开车?小丹说:那种车是我能开的吗?丁元英说:着相了。
  芮小丹没明白,问:什么着相了?
  丁元英说:佛教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执迷于表像而偏离本质。
  芮小丹犹豫了片刻,走过去打开车库门,开出那辆宝马轿车。

  此处“着相”笔墨不多,一语代过,但在之后却又常常点到,能够领悟其中韵意之人便是又悟到一点意味。

  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

  “相”指某一事物在我们脑中形成的认识,或称概念。它可分为有形的(可见的)和无形的(也就是意识)两个层面。

  有形相,豪奢的物品、金钱、地位、美丽的外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相;而那些头脑中形成的固化概念、思维模式、观念、看法,是看不见的相。

  用一只手指覆盖中间阴影部分,看看上下两个正方形是否同一颜色?

  有时候,真相不一定就是我们看见的样子。

  着相就是“挂碍”,是“贪着”沉迷的意思。但是“不着相”也不是“空”,所以“心无挂碍”就是不着相。

  佛家认为,真正学佛不应该着相,也不应该不着相。不应该抓住一个佛法去修,落在某一点上,先着了相,就错了。

  佛徒说,我什么都不抓,所以我是真正学佛法,那就更错了,有时候也要认真。所以,不应取非法。

  有时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金刚经》中说到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相这个字,就是现象,文字上是现象,依照人的思想心理来说就是观念。

  人有一种观念,就是有人相,总是有你、我的观念。

  我相就是我,人相就是众生相,就是现在学术名称所谓社会人类,在佛学的范围都属于人相,众生相。

  我相又分两种,一种是人生命的个体,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一种是属于精神上的,一个学问好的,或者是地位高的,年龄大的,常看他人都像小孩子似的幼稚。

  倚老卖老是我相,倚小卖小,亦是我相,倚女卖女、倚男卖男,皆是我相。

  公交车上逼迫年轻人让座的老人,公众场所里熊孩子没礼貌闯祸后的一句“你跟孩子争什么啊?”,女人们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男人独断专行时的大男子主义,不一而足,呈现的都是我相。

  这些都是主观成见,就是精神观念上有个我。

  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自己很有成就感,这是我相,但这时候别人来评判一句,或是指责出缺点的地方,心里便接受不了……这都是因为心理上的我相,也叫做法我见,这个法就是精神的我见。

  至于众生相,比如去看电影,前排的人同后排的人,只要一坐下来,人相我相就起来了。

  感觉前排的人很讨厌,头太高了,坐在我矮个子的前面,使我看不见。

  人相我相一来,众生相就来了,唉!这个环境布置得不大好,管事的人不大对。

  接着寿者相来了,唉呀!空气不好,有传染病,要短命。

  四相,是人类众生共通的、牢不可破的、顽固的主观观念。

  南怀瑾大师说:要去了这四相,完全离开了这四相,才可说是学佛的真正境界。

  离了四相的境界难以想象,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也不可太过着相。

  人人都会有,但应该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善加克制调适。

  倘若人人都能有些虚怀若谷的豁达,多一些换位思考、体谅包容,少一些自以为是、斤斤计较,那么于人于己,于家庭于社会,于工作于事业,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俗世中我们都想出尘而不染,但走着走着便忘了初心。

  在得知丁元英决定帮助王庙村脱贫后,着相得最明显的就是刘冰,当他看到芮小丹开出来的车是辆宝马时,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甚至到了最后为了避险主动退股后,还依旧对宝马车恋恋不舍。

  为了展示自己身份的跃迁,第一时间印制了自封的办公室主任名片,展会期间迫不及待地拉上朋友显示自己今非昔比的身份。而这一切,就像飘浮空中的楼阁一样,禁不起半点风雨,便消散无踪。

  攀比和虚荣的代价,写就了他最终的结局。

  用欧阳雪的话讲,听了这么多年音乐你都白听了!

  音乐可以熏陶、净化人的灵魂,但改变不了执拗于外物的内心。

  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意大利时装展上世界著名品牌LV新品酷似中国蛇皮袋。

  除去品牌,袋子的功能是一样的。

  在意大利时装展上,世界著名品牌LV推出的新品总是颠覆人类对时尚的理解。

  对于时尚,我可能真的不懂,估计也追不上。但除去品牌的包装和定义,代表着财力、奢华、地位,袋子的实用功能都是一样的。

  如果执著于外在人为赋予它的概念,会自寻烦恼,让人深陷物欲之中无法自拔。

  随着社会物质环境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追求精致生活,在物质上放纵自己,他们宁可借债也要维护与自己收入不相符的“精致”。

  真正的精致,并不是放纵自己的消费欲望,而是品位上的优雅,是让生活变得更加从容、愉悦。

  这就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之后,尝过友人为他准备的蓼菜、新笋等野菜之后的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多人却以为精致就是用用高消费放纵物欲,就是用几瓶莱珀妮、去几个网红旅游地打卡、穿几双 AJ和 YEEZY 的鞋子,用最好的机械键盘......

  传播学中有个“充欲主义”理论,原本生活贫乏的年轻人,通过媒体见识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之后,消费欲望就可能会被瞬间点燃。

  生活越贫乏的人,越可能被充欲主义俘获,越需要通过高消费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越可能沉沦在物欲里无法自拔。

  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

  中年之后,来自社会、家庭、婚姻的压力层出不穷,保持自在的心性说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工作压力过大无处排遣,夫妻关系不合,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发脾气,起烦恼,这是否也是着相?是着相。

  我们内心的各种烦恼的状态就是一种执着相。

  一个人的情绪不好,就三个原因。
  1、格局太小。一个人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说明这个人的格局越小。
  2、把自己看得太重。一个人要是不把自己当回事,就没有人能让他愤怒,让他生气。
  3、想要的太多。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如果我们把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快乐也荡然无存。

  真正的快乐是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合一。

  只要你还有分别、有执着,你就不能懂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人世间,好人有很多,他们一直在做着各种善事。这些人,是值得别人去学习和效仿的。

  这样的人,我们都称之为善良的人。

  不过,这虽值得称道,但并不是善良的最高境界。

  所谓善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不停地帮助别人,而是有一颗善良的心,永远也不做不善良的事情。两者之间的差异,一个在外,一个在内。

  就像佛家讲的布施,它是一种“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利他发心。

  以他人为考量,舍去自己的身命财,乃至法的布施。

  在舍的当下,不仅能去除悭贪的习气,还能帮助他人摆脱困境,自己也能因无我的清净心而得到欢喜自在。

  需要回报的就不再是行善,那是交换。

  《我和我的祖国》里,葛优将票送给了更需要它的人。

  真正的善,不是我想要你回报我才做的善,而是因为我行善使我内心快乐,感谢你让我有机会付出我的善良。

  最早的相由心生,来自于佛教,本义是指我们肉眼看到的"人我四相",是由我们内心决定的。

  这里的相是指所见,你所看见的都来自于你心里的映像。

  相由心生常被狭义地解释为单纯的外貌呈现出的状态,这是佛教名词被俗化后的谬用。

  人不可貌相,这里指的相貌只是相的一种,即长相。以相定人,多是主观先入为主,内心的观照映射到外表的体现。

  当你认为外表憨厚的人就一定善良纯朴,外表瘦削的人就一定精明诡谲,这种以貌取人的看法,你就又着相了。

  天天面带笑容合掌做楫者未必是心地善良之辈,坏人也常常以可亲的面孔出现,平时冷若冰霜的人也许关键时刻还能拉你一把。

  “相”简单地说是法相,比如同是碳原子,可以是钻石,可以是木炭。相由心生,可以粗略理解成同一个客观物体,在不同的心(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不同时刻,或者不同角度)看来是不同的,比如说人不能跨过同一条河流。

  精确理解的话,便是“不着相,心无所住,则见如来”的境界了。

  好了,不能说太多,容易着相(对,就是这个相)。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入世的生活让我们常常记得自己是在一条船上,却忘记了自己是在一条河上。

  不要迷于表象,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慕陶物语
慕陶物语
每天学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
90文章数 41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