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马小盐:从《基督圣体》到《冒牌上尉》——符号身份与平庸的恶

0
分享至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基督圣体》是与《寄生虫》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同台竞技的一部影片。就我个人的趣味来说,我更欣赏《基督圣体》,而非屡获大奖的《寄生虫》。波兰导演扬·科马萨执导的这部电影,比起侧重于左派意识形态政治正确的《寄生虫》,更有深度与内涵。众所周知,《寄生虫》寓含底层关怀以及对贫富差距的批判。《基督圣体》的重点则在于探讨人的境遇。也即这部影片想探讨这样一个哲学问题:人什么时候会作恶,又什么时候会从善?影响一个人作恶或从善的原因,仅仅出于他的伦理道德观,还是与外在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一个人外在的符号身份不同时,在善与恶之间,他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

影片的男主人公丹尼尔是一位少年犯,他失手杀人,进了少管所。在少管所的一位牧师的善意教导下,丹尼尔开始对神学钟爱有加。但因丹尼尔的杀人罪责,任何一个神学院皆会将之拒于门外。为了躲避新入狱者的寻仇,牧师派丹尼尔前往一个小镇木材厂劳作。机缘巧合,小镇上的牧师年老体衰,且酷爱酗酒,并不热心于自身职责。丹尼尔冒充神父,并试图以其对神学的浅显理解,使小镇上因一起车祸而彼此仇视的人们互相和解。这个自学成才的神学家,比起前任牧师,更现代,更有天赋,更抵宗教核心——爱、宽恕与救赎。在神父身份下,丹尼尔一直向善而行,他由一个杀人犯变成了一个热衷于自救与救他的大写的良善之人。

但任何造假,终有被揭穿的一天,身份造假亦然。当真牧师找到这位假牧师,再次把他带回少管所时,他又开始与少年犯们血腥斗殴、互相厮杀.....丹尼尔的人生弧线,由囚犯到神父,再由神父到囚犯,形成一个有趣的起伏巨大的善恶闭环。这让我们不由追问,身份变化,真的可以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重大改变吗?

当然,我们可以说《基督圣体》是一部虚构片,它所有的情节皆出自人为的虚构,但与这部影片相映成趣的是2017年的德国影片《冒牌上尉》。《冒牌上尉》改编自二战中的真实事件,事件中的主人公被德国史学家称为“埃姆斯兰德刽子手”。二战结束的前两个月,一位德国逃兵在纳粹宪兵的追捕之下,仓皇逃命。好不容易逃脱的他,在一辆吉普车里发现一套崭新的纳粹上尉制服。为了活命,他穿上了这溺水者最后的救命外衣。这套制服,不但让他在逃亡之路上一路顺风,还让他收罗了一些唯命是从的散兵游勇。他摇身一变,成了一名颐指气使的纳粹军官。见证过制服隐含的权力之威后,假上尉逐渐沦陷为纳粹制服的傀儡——杀人如麻,毫不手软,以致血洗了整个逃兵营。他似乎忘记了拥有这套制服之前,自己也曾是一位亡命天涯的逃兵。这悖谬至令人难以承受的屠杀案,仅仅来自于一个虚假的符号委任——一套捡来的纳粹制服,就让一个普通人,良知全失,沉迷于权力的游戏,沉迷于操纵他人生死的巨大幻觉之中。

《基督圣体》海报

我们看到,《基督圣体》里的男主人公,在神父身份的指引下向善而行。《冒牌上尉》中的男主人公,在纳粹制服的庇护下纵恶如流。由此可见,符号身份影响着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的实际行动。符号身份是一种外在的符号授权,是一种来自大他者的委任。人类社会本身便由各种各样的符号身份交织而成,我们都身处符号身份的网络之中。符号身份是我们所有人在公共领域里所拥有的身份,我们都面临着公共领域的符号性委任。譬如总统、将军、经理、艺术家、作家等等,皆是一种符号身份。在符号身份下,我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正如《基督圣体》里的男主人公,在神父身份下,他自然要传播上帝教喻,主持正义,聆听生者的忏悔,为死者祈祷。

那么,我们需要追问,符号身份下的人,真的就完全丧失了自由意志吗?良知之心与公共职责真的就互相冲突吗?显然并非如此。众所周知,纳粹“死刑执行官”艾希曼(将犹太人移送集中营的运输与屠杀作业大部分都由其负责)在耶路撒冷受审时,反复强调他并未犯罪,他仅仅是在履行职责。阿伦特因此认为,艾希曼所犯的是由“不看”“不思”所导致的“平庸的恶”。其实阿伦特哲学理念中“平庸的恶”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于康德哲学的恶的分类。在康德看来,恶分为三个类型:1,本能的恶;2,将恶误认为善的恶;3,法律规范的恶。仔细分析一下,本能的恶指的是原罪。法律规范的恶,指的是诸多违反法律法规的犯罪。而将恶误认为善的恶,则是阿伦特所言的平庸的恶。

阿伦特《人的境况》

从康德伦理学的角度看,平庸的恶亦可以叫“善的误认”。譬如艾希曼,他是纳粹高官,他的符号身份是“死刑执行官”,他尽职的履行上司颁发的焚烧犹太人的命令,对他而言,本身便是向“善”而行。一如《冒牌上尉》里的“上尉”,一旦穿上纳粹制服,杀人越货皆变得合法,因这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允许并广为倡导的。生活在“善的误认”的意识形态之中的人,大多是丧失了自由意志的人,他们并不思索至高权威的命令,是否良知泯灭,是否有违常识,是否反人类。服从最高权威的指令,并认为这是正义且正当的,是他们活着并“行善”的理由。但这“善”真的是善吗?这是恶魔之恶扭曲之后,灌输给他豢养的意识形态僵尸并命其履行罢了。

那么给出这个哲学概念的阿伦特的思想导师兼性导师的海德格尔“不看”“不思”吗?显然不是。比起手握诸多犹太人生死大权的艾希曼,海德格尔其实也是个小人物。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海德格尔这样的人物所犯的罪孽是“平庸的恶”,莫如说这是“平庸的选择”。在善与恶的莫比乌斯带上,大多数人为了利益,而非为了良知,最终进行了顺应时代的平庸选择。闻名于世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显然不是一个“不看”或“不思”的人,而是一个类似于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就可随时迎面相遇的犬儒知识分子。权衡一番利弊之后,他顺应了时代潮流,选择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任何时代,大多数人的选择是都是平庸的。何况道德律令只能自求,而非求他,求他涉及规则与法律体系。但当法亦非法,一切皆是例外状态时,人类社会的至暗时刻就降临了。

阿伦特玉照

比起《冒牌上尉》里在一套制服授予的虚幻权力下就大开杀戒的男主人公,《基督圣体》里的冒牌神父丹尼尔,即若从善,亦更具独立思维能力。在神父身份下,他改变教会旧有的祈祷模式,鼓励信众祈祷时公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传统的神父相比,他更接近宗教的要义。某些程度上,他更像一个神父与精神分析师的综合体,他给他的教民,从内心至行为进行心理理疗。回归少管所与少年犯们斗殴,蓦然由善变恶,一方面是身处共恶的环境里,他不自卫,就无法生存下去。另一方面神父身份的丧失,对他来说是理想的幻灭。与假上尉截然相反,丹尼尔内心深处对神学的向往,导致他选择了神父身份,而非神父身份授予他行善的能力。他的行为,更接近阿伦特政治哲学理念里的新生性。

在阿伦特看来,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强调沉思,强调向死性,实质上是一种逃遁,一种对世俗生活公共领域的逃遁(这也解释了为何最终他成了一个纳粹)。与海德格尔相对立,阿伦特更强调新生性,也即人之言论与行动所导致的创新性对于世界的意义。这是一种源于尼采哲学的观点,赞美此在,赞美生命的意义,而非虚悬的神或上帝。在《人的境况》一书里,阿伦特强调了世界异化(相对于马克思的人的异化)对于人的迫害,正是世界异化使得人放弃了公共领域,而成为一个个孤独的原子式的冷漠个体。阿伦特的政治哲学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异议性的古希腊式的公共领域,这个领域里,人们热爱世俗生活,以复多的形式辩论与行动,并催生一个多样的、不确定的、全新的政治空间。

《冒牌上尉》剧照

疫情漫长,遥遥无期。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集体遭难,是我们反思自身境况的时候了。在全球共此一疫的至暗时刻,我们该反思我们自身的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疫情初发时期,一个小小的红袖箍,就让一些人沉醉于权力的幻觉,对同胞又扭又打,宛若恶神附体。这些举动,与《冒牌上尉》里的假上尉何其相似尔!外界赐予的符号身份不是我们推脱自身责任的理由,分辨善恶的能力,才是良知最后的守门人。我们,至少可以要求自己不成为“平庸的恶”的共犯之一!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责任编辑:崔巍_NBJS1018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化先锋
文化先锋
我是朱大可,与你对话先锋文化
330文章数 407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