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汉武大帝》深度解析:历史正剧想重回巅峰,还要向经典学习

0
分享至

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七话比较青睐胡玫导演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这两部作品中《雍正王朝》的口碑更好一些,但因为个人偏爱秦汉历史,所以更喜欢《汉武大帝》。

很有趣,1999年的《雍正王朝》创造现象级收视率,它的出现开启了史剧的高光时刻,后续《康熙王朝》等作品的好成绩,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惠于这位前辈的铺路。

同样出自胡玫导演之手的《汉武大帝》,亦是国产史剧的巅峰代表之一,成绩十分耀眼,但《汉武大帝》同时也是史剧辉煌期的“终结者”。自它之后,国产史剧便走下了收视“神坛”,后续作品大多处于有口碑无人气状态,慢慢淡出热播剧行列。

这一现象很可惜,但全面分析《汉武大帝》的精彩,或能看到史剧后继“无人”的原因。

01

当下历史题材作品难受宠,很多人将这一现象归结为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导致,将责任抛给了观众,乍看这一说法的确符合社会发展现状。能满足观众“不费脑”又解压需求的玛丽苏甜宠与婆媳伦理剧,的确持续占领了热播榜。

然而,在这些肥皂剧盛行之时,类似《汉武大帝》等经典史剧仍旧是不少人反复回看之作,2015年的大爆剧《琅琊榜》亦不是会让观众轻松的作品。显然,将史剧不受宠的原因全数归结于观众选择取向的变化,只会让创作者陷入死胡同,难以走出新精彩。

至少,如《汉武大帝》这样的作品,后续便少有人复制出它的魅力,尤其是如它般将戏剧与历史的精妙融合。

它的戏剧性多一点,便会挑拔起严谨观众的神经,很难夯实正剧质感;

严谨性加一分,又会让大多数观众感到枯燥,难以持续被吸引。

两者相辅相成,又不能过度逾越,才能让古代历史俘获现代观众。

而《汉武大帝》之所以能够将两者完美契合,是因它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历史复刻+活化人物”。

什么是历史复刻?其实就是严谨遵照历史记载中的人物事记、朝代大事,将这些有史可依的故事逐一呈现出来,在《汉武大帝》片头便有一段介绍:“故事改编于《史记》、《汉书》”。

简单的文字,让观众肃然起敬,迅速get到制作方的严谨。

将史书中记载的故事复刻出来,意义又在哪里呢?它可以保障故事的正剧基底,又同时引出观众的共鸣感与讨论欲望。

要知道,史剧取材虽然严肃,却又是最大众化的东西。

大多数观众对古代史有基本认知,汉景帝的“削藩”、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历史,观众是有一定记忆点的。所以,当这些剧情一场接一场以更细致的模样呈现出来之后,观众会用自己的知识库对剧情进行分析理解。

同时,大家也会因故事与自己的知识储备出现交集而感到自豪,甚至激发出深入研究的兴趣。

这便是历史赋予创作者的天然优势。

但,纯粹将历史复刻,并不能创造满分的影视作品,因为观众对历史剧的诉求既有“历史”,也有“(戏)剧”。

所以,故事的戏剧感,是让大众持续产生热情的关键。

在这方面,《汉武大帝》采用了“活化历史人物”,以达到戏剧对观众的情绪冲击。

如何活化历史人物?归根结底,在于一个“情”字,个人情怀、君臣情、家国情、儿女情......

之于史剧最亘古不败的,便是君臣情,《汉武大帝》开局的精彩便是通过汉景帝与名臣晁错传递给观众。

文景之治时期,皇权受到了地方诸侯王的影响,为了巩固中央政权,汉景帝采纳大臣晃错的《削藩策》。但面对即将被收回的利益,实力不俗的刘姓诸侯王们肯定不愿任景帝宰割,他们发起了以“清君侧”为由的“七国之乱”,汉廷内战风云由此而起。

站在后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削藩措施势在必行,也知道景帝一定会成功。但站在当时人的角度,这是很大胆出格的措施,稍微出现误差便会让国家万劫不复。所以,大部分文臣不同意削藩主张,更因内乱结果的不确性而不断向景帝施压。

此时的汉景帝,是很分裂的。

一方面,他切实认可削藩的重要性,派出周亚夫、窦婴等人平叛,拿出了帝王的魄力;

另一方面,作为一国之君,他比任何人都惧怕失败后的代价,所以面对袁盎的“杀晃错平叛乱”之策,他动摇了。

伟大而小心翼翼,便是这个千古名君活化后的形象,史书对他杀晃错、平七国之乱只有寥寥几笔记载,电视剧中却复原了决定前后的因果,以及他的挣扎与痛苦。

景帝负了忠臣,忠臣热血错付,观众却分不出谁更痛一些,谁又是犯错更多的一个。

帝王明知是错却又不得不为之,臣子深知帝王的无奈慷慨赴死,两个人物都让人敬佩又心疼。

这便是《汉武大帝》开局给观众最深刻的灵魂冲击。

两个历史中冰冷的名字,因他们动人的形象走入观众心中,成为鲜活的古人。

同样是讲历史,影视剧与史书相比最大的魅力便在于此,它能刻画出人物的情感,能深入挖掘一个抉择背后的“因、果、挣扎、大义”,也能挖出观众的热情。

这样的改编,远远要比杜撰一个新的桥段,单方面突显一个历史人物的伟大或龌蹉,要更具有正剧魅力。

这样的改编,也远远比严格按照历史记载中的模样去死板刻画人或事,更能共情。

02

当下历史题材作品量较少,很多带着正剧噱头的作品,往往都会走入言情怪圈。但是,这些作品也会被观众归为“正剧”,理由很简单:他们有正剧质感。

什么是正剧质感?过往,这一质感应该是以剧本核心,其他元素为辅助来判定。

但细细分析当下观众的评判标准会发现,画面格调、服化道风格以及演员选择,基本上已成当下“正剧”的主要评判标准。甚至,“正剧质感”也成为许多古偶的宣传噱头,但回看《汉武大帝》的正剧腔调,你会发现当下的标准很小儿科。

真正的正剧腔调,还是要取决于故事、人物的层次与制作风格。

经典历史剧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性,角色都很接地气,即使它是诉说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角色也没有夸张的“光环”。很多故事内容是将史书中的记载还原出来,很多人物,看似普通却又能给观众致命一击。

在 《汉武大帝》中,窦太后、王美人两个角色最具对比性,她们与宫斗剧女主的区别,便是正剧与古偶的区别。

故事中的窦太后更偏向是正派,王美人则便向反派,但编剧最初没有明确为两人定位。

权倾朝野的窦太后其实很不讨喜,文帝削藩她第一个反对,武帝举贤她立刻打压,她遵行的无为而治与两位皇帝的革新碰撞,导致了很多悲剧。

但是,窦太后的存在又是国家的镇山石,她与皇帝理念不和却不是恶人,而是真正的政治家。

她劝不了文帝削藩,就支持他拿出帝王气魄平叛,她压住了少年刘彻的热血,也同时磨炼了孙儿的帝王城府。临终之时,窦太后一针见血指出武帝母亲王娡的野心,成功在武帝心中种下防备的种子,为他持续打压外戚专权埋下伏笔。

政治家窦太后有高位者的魄力与谋略,却也有思想局限,人物有缺点亦伟大真实,层次分明。

窦太后去世后把长公主刘骠拒之门外的宫斗终极胜利者王娡,更让观众不明觉厉,编剧对这个角色城府的刻画相当高级。前期她看起来人畜无害、善良朴素,但与弟弟田蚡只言片语的交流,已暗示了人物的不甘心。

在窦太后面前装了半辈子贤惠媳妇,在霸道的长公主面前伏低做小,前期镜头中的她多么“贤惠”,窦太后离世时她喝酒释放的模样就让观众多么惊讶:原来她都是装的。当观众发现人物的真面目后,再看栗姬、刘荣的失宠,更是细思极恐。

镜头中没有刻画出她算计后宫的模样,却用一个反差镜头中暗示观众她的不简单,让观众自己脑补她可能使过的心机,实在让人拍手叫绝。真正的宫斗达人,大抵就是王娡这个模样,看似没有攻击性,却靠着滴水穿石的影响成为胜利者。

而这两个角色,只是剧中配角团中的N分之二,经得起观众咀嚼的魅力人物还在太多太多。

与人物相匹配的,还有《汉武大帝》“接地气”的制作风格,看起来朴素却又很有真实感。

客观来说,如今来看《汉武大帝》的服化道以及场景布置,都很“粗糙”。

王美人的服饰看起来还不如偶像剧里的嬷嬷豪华,女性角色妆容“卡粉”也是日常操作;

男演员全员“素颜”上阵,饰演晁错、景帝的朱艺、焦晃两位老师,大眼袋毫不掩饰;

长乐宫的摆设与豪华完全不沾力,甚至宫中的庆典也如农家乐一般。

但就是这种制作风格相当养眼,它与《琅琊榜》其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看起来朴素却符合朝代背景、有历史的厚重感。

唯一与故事正剧腔调相违背的可能就是偶尔出现的重金属配乐,但瑕不掩瑜,重金属配乐之后还有大量与人物小传契合的插曲,更得人心。

正剧的腔调,未必要人物看起来多么强大,画面看起来多么炫丽,关键还在于观众是否看起来觉得舒适养眼,正如《汉武大帝》一样。

03

2015年《琅琊榜》大爆之后,观众讨论的是梅长苏、靖王...是苏宅日常、赤燃旧事...同时,也有正午阳光独特的选角风格:以实力派为核心的演员阵容。

或许,观众最初看剧的时候叫不出所有演员的名字,却能被他们的演技感染先认识角色,这就是演技派的魅力。

《汉武大帝》便是此类选角风格碰撞出的豪华之作。

全员实力派,主角团是归亚蕾、焦晃、陈宝国这类国家级演员,他们的演技自是没有任何槽点可寻。配角团更不失色,基本上都是能够做到古风腔毫无违和、表演自然的好演员,一举一动都充满古人风韵。

该剧的卡司团队,基本上已经是“后无来者”,即使是后续有现场收音的《大秦王朝》亦难与《汉武大帝》中老演员们的稳定功底媲美。更难得的是,导演胡玫演员的个人特色,相当尊重。

其中,饰演田蚡的台湾地区演员张世,七话印象最为深刻。

田蚡从市井小人物成长为一国之相,再由权臣到覆灭的一生让人唏嘘,而张世的演技则是人物活化的一处妙笔。在他的诠释下,田蚡形象鲜明有力,但原本张世饰演这个角色其实是有短板的,因为他有浓郁的台湾口腔。

但是,他的口音很快便会被观众接受,甚至七话还觉得有点小可爱。

这个成果受两方因素影响,其一是张世虽有南方口音却吐字清晰,完全没有年轻台湾地区偶像连词或变声的毛病,这使观众能够很快接受演员的特色。其二,则归功于导演对演员信赖,没有选择给张世用配音,而是尊重了他的个性。

全员演技在线每个演员又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这是很多演技良莠不齐、台词全靠配音的“正剧”,无法媲美的。

如今,历史正剧想要再掀人气风云,或许创作者们需要仔细研究经典的魅力,向他们学习如何去做一部优质史剧。从剧情打磨到真正的“正剧质感”,再到赏心悦目的表演,每一个元素都不可或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有信娱乐
有信娱乐
娱乐资讯
345文章数 5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