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内坠崖山难为什么多发?

0
分享至

坠崖后的一次救援

在所有的登山山难中,造成重大伤亡的山洪、高海拔滑坠、高反山难等更容易吸引山友们的关注。但从事故频次、遇难人数来看,坠崖当是山友们要特别防范的登山事故。

尤其是,当我们翻看历年坠崖案例,发现那些致命的原因如此微小、漫不经心,就更让人倒抽口冷气。

如果你关注过雪线之上的“中国山难记录与分析”系列文章,你会发现我们总把坠崖列为“头号杀手”(除了2019年的山洪),并提出提防小山的警示;


如果你研究过中登协历年的“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你也会发现“滑坠和高坠类事故在受伤和死亡事故中占比最高”的结论(大部分滑坠和高坠事故,我们都将其归类为坠崖)。

根据 2016 年统计数据来看,311 起事故中高坠(指垂直坠落)事故和滑坠(指小于 90 度滑落)事故分别为 24 起和 85 起……高坠和滑坠类死亡事故占死亡事故总数的 57.3%,受伤事故占受伤事故总数的 49.3%。(来源:中国登山协会《2016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

如果你研究过相关案例,你会发现与其他山难相比,坠崖事故发生的原因零碎又繁杂,甚至“微不足道”——有可能仅仅是无意识地卸了一次包、拉了一把枯树枝。

这样的救援,每年发生太多太多,来源:大河报

越是微不足道,越容易被忽略。我们不能仅盯着那些“高大上”的登山技术、装备与体力问题,却忽略了一些基本功,让家门口的小山给使了绊子。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导致坠崖山难多发。

一、天气原因
“趁下雪去山里浪一把”固然开心,“下个毛毛雨对户外人不算啥”固然正确,但不要忘了:天气是导致众多户外山难的源头,诸多坠崖事故也因它而起。

这并不是说山友们只能在好天气行山,事实上突发天气我们无从逃避,但仅从防范坠崖的意义上来讲,调整计划,选择难度低、熟悉的路线,放慢脚步,提早扎营都是应有的警觉。

下雨、下雪——或因不想被打湿,山友们总想赶紧下山、扎营,或因侥幸心理,不少坠崖事故都发生在雨雪天气。

2014年6月在河南四棵树乡代坪村,一名山友就因雨天湿滑,失手摔下50米的悬崖;去年10月,一名山友在仙居公盂吊船岩攀岩时,也因雨天岩滑从顶部摔下致死。

当晚搜救中,来源:公众号“徒步圣地仙境公盂”

大风——山友们在通过山脊等暴露路段时遭遇大风,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北方秋冬季。去年11月,一山友在北京房山一渡野山过山脊时,被大风吹下20米高的悬崖死亡。

有经验的山友都会留意所在城市发布的大风预警并取消行程,因为山下七八级风,山上就有可能达到九十级;在大风时勿在山脊停留,要降低重心,快速通过。

暴露路段有大风,危险倍增

大雾——浓雾阻断视野,路况难以判断,便会增加坠崖风险。2016年7月,一名山友在四川九顶山越野跑时遭遇大雾,与同伴走散后,不慎坠入百米悬崖遇难。

风、雨、雪、雾交织——这对行走在崖壁上的山友是更大的威胁:视野受限、失温、迷路等,很容易一脚踏空。去年端午,有着10年山龄的山友江城子坠崖于大雪塘环线4890垭口,就是这样的天气。

雨雪+大风,要避免行走在崖壁上,@Camp Blizzard Watchhill

除了天气,坠崖多发的另一客观原因,则是路面被覆盖。

二、路面被覆盖

秋季或冬季,路面被落叶、积雪或暗冰覆盖,踏上去阻力减小很容易摔倒,此时走在陡峭路段就有坠崖风险。这个季节最好选择难度低、少断崖的路线,或在危险路段利用冰爪、绳索等进行有效保护。

落叶——落叶会掩盖真实路况,也会让熟悉的路段变得陌生,需要用登山杖探路,陡峭路段最好改变路线。2011年10月,一名山友在北京房山宝金山坠亡,就因为“没有路……山上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小悬崖,秋天露水多,石头上铺满落叶,走上去打滑”。

积雪、暗冰——同理,冬季登山赏雪是户外一大乐趣,但不是探线求虐的好时机。2012年1月2日,山友“龙凤妈”在辽宁妈妈沟- 莲花山-军洞的一日穿越时坠亡,坠亡路段“呈70 度的陡坡,加上积雪很滑”。

这是一个热门路线,来源:行走天下2012《2012年1月2日穿越妈妈沟-莲花山吃杀猪菜狍子肉(交作业)》

还要提防雪地里的暗冰。2017年12月,秦岭救援队队长黄忠文在搜救一名失踪山友时,就是因为踩上暗冰坠崖身亡。

继续深探,你会发现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着力点的问题。

三、着力点不稳

登山时除了双腿迈步,有些陡峭路段还要借助双手来攀爬,四肢着力点的稳定性尤为重要。但山上很多着力点是松动的,因此每一次迈步踩点、每一次手抓借力需要先确保稳定,再移动身体的重心,否则很容易坠崖。

手部——枯树枝、松动的石块是坠崖的一大威胁。去年6月,一山友在晋豫交接地带登太行山时坠亡,当时他正抓着一个树枝,因“枝条枯朽断裂,导致坠崖”。(来源:澎湃新闻《焦作市交警支队高速公路管理处处长王勇登山时意外坠崖身亡》)

脚部——因石块晃动、碎石子滑落而坠崖的案例比比皆是。2007年一起坠亡事故发生在陕西秦岭万华山,队友听到落石坠落和惨叫;2016年,一名山友从河北白羊峪野长城上坠落,原因就是因为踩到一块松动的城砖。

切勿攀登古长城,不仅危险,而且会破坏古迹。来源:xsjw9518《行走山巅的地方——冷口白羊峪穿越》

以上三点都是坠崖山难高发的客观原因,实际上,问题更多集中在主观因素上,比如,装备问题。

四、装备问题
当下,很多周末野线也常能看到穿着板鞋、背个小包的游客前往;一些山友也在战略上轻视装备,认为家门口不起眼的“小山”装备凑合就行。但诸多坠崖事故皆因装备问题引发。

我们曾经指出,这是一种纵容的心态。跨进登山这个领域如幼儿学步,对待装备不能凑合,要把徒步小山当做走向大山的历练。

没有专业装备——很多海拔不高的小山对专业装备、技术的要求并不低。上月16号,两个年轻的生命殒命成都九峰山。这个时节山上冰雪覆盖,两人未携带登山装备,也拒绝了停车场收费员“租用防滑链”的建议,最终救援人员在半山腰一处断崖位置发现两人遗体。

据查,这也不是九峰山第一次发生此类事故。九峰山徒步登山有一定难度,“冬季积雪走的人多了容易起冰”。

搜救中,来源:成都全搜索新闻

2018年3月,一山友在雁荡山猪背岩坠崖遇难,这是一段宽度只有一米左右,两侧坡度七八十度的野路,需要安全绳、下降器等专业装备,但该队山友并没有携带。

“猪岩背我走过,在那里除了戴头盔,还需要钩点线。就是用一条绳子,把大家连起来,相互牵着。绳子上隔一段打一个钩点,有人摔下去就会被岩石、树根等钩住。”

项策(温州户外运动协会主席)说,猪岩背不适合非专业人士。(来源:腾讯网《痛惜!稠州商业银行行长与驴友结伴登雁荡山 下山时不幸失足遇难》)

坠崖地点。图片来自:乐清蓝天应急救援中心

装备老化、松动——定期检查登山鞋是否防滑、登山杖是否松动、安全绳是否老化都是避免坠崖的重要保障。2018年9月,山友“美好大哥”在秦皇岛背牛顶坠亡,便与此有关:

毅哥问他怎么掉下来的?美好大哥说"下了天梯就感觉腿发软,登山杖拄空了,一下摔了下来。"我们发现不远处的杂草里那根弯曲的登山杖和一只鞋。一只弯曲的、没有腕带、没有杖尖的登山杖。我看到这样的登山杖心里想的是:老哥哥这登山杖早应该换了。(来源:张三疯《2018年9月8日背牛顶不幸坠崖救援全过程》)

装备不合格——登山装备,尤其是技术装备的专业性与性命攸关,需要通过国际认证。2013年,吉林市北山公园揽辔桥发生一起桥降坠亡事故,原因是绳子断裂,而其装备则“属于非专业装备,未通过国际认证”。

坠亡全程被围观市民拍到,@新浪河北

除了装备,技术欠缺也是坠崖的一大原因。

五、专业技术缺失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本文所有针对坠崖的对策都是登山技术的一部分,但大部分事故都因大意所致。但有一些坠崖事故,纯属对技术装备的0认知或错误操作。

不熟悉户外绳索——分享一个2016年的登山事故,发生在湖北田家山姜桥水库附近:

站在qq群队伍旁边的一个徒步户外群的驴友一窝蜂拉住绳子密密麻麻往上攀登,当时,qq群群友还友情提醒他门,绳子上每次最多只能有2到3人保持间隔往上攀,然而并没有人理会,绳子摆动越来越大,不一会,只见上面绳子扣松脱,绳子上面的人接连滚落掉下来……

操作失误——2012年6月,山友王某在湖北宜昌姜家庙村升子岩进行岩降活动时,在绳索上失速坠亡。王某使用器材合格且未损伤,分析认为存在操作失误:

有目击者称他下降“时快时慢,速度差别很大,并有两次悬停,在距离地面 10 多米时完全失去控制,直坠地面,遇难者右手当时带的手套已经磨破,两手严重磨伤,肌腱已经露出”。

岩降,来源:百度百科

装备、技术之外,体力问题是导致坠崖高发第三个主观因素。

六、体力不支
登山时体力不支不只是“累趴了”那么简单,过度透支会让人反应迟钝,甚至核心不稳失去平衡。这就需要我们每次出行前参照两个重要的数据:爬升和里程,循序渐进,切不可挑战难度过大的路线。

因体力不支而坠崖——2016年3月,5名中老年山友被困湖北天堂寨老君峰九道箍,最终一名67岁女山友坠亡。资料称事发天气寒冷,该山友衣着单薄且早餐只吃了半个馒头,途中再无任何补给,有人曾看到她攀爬途中有手抽筋的现象。

而老君峰九道箍最险路段有60°陡坡,一直连续拔高800多米,多处路段需要绳索保护,这样的难度对老年山友的体力来说本身就是巨大挑战。

救援现场,来源:楚天都市报

与装备、技术、体力问题相比,个人的盲目自信更致命。

七、无保护攀岩

坠崖山难中,还有一些案例由无保护攀登导致的。也许是盲目自信,也许是岩壁容易点燃激情和勇气,终造就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三个案例——2015年,辽宁鞍山市象鼻山,一位50多岁的老山友不顾劝阻,徒手攀岩一条5.6级别线路,快到岩顶时突然摔了下来,最终离世;


2011年,辽宁千山“蛤蜊刃”岩壁,山友“踏雪留痕”在自身没有安全保护的情况下,攀爬岩壁到上面做顶绳保护,在接近顶端时岩石松脱,不幸坠亡;

“蛤蜊刃”岩壁,来源:xsjw9518《皈源寺-蛤蜊刃-锦绣峰-古城峰环穿》

同年7月,一队山友在穿越鲁山县羊圈沟时,行至第二道潭,领队率先挂好绳子,其中一山友似乎感觉不用绳子也行,在无保护下赤手攀登十米高左右坠崖而亡。

坠崖高发的第八个原因,体现在行程规划上。

八、行程规划不合理

在我们翻看的坠崖案例中,很多描述都提到“天黑”,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当事山友的行程规划极不合理。有经验的山友都会为自己设定下撤/翻垭口时限(一般都在下午2~3点),因为山区变天多在下午,太晚下山失温、迷路、坠崖的几率都会增加。

下山太晚——这样的警钟一再敲响:2018年12月,一位山友在徒步红螺三险-棺材山时坠崖,原因是人员众多、战线太长,时间也拖到了晚上,该山友走岔路后踩空坠崖;

当晚救援现场。图片来自:北京晚报

2012年,两位山友在北京房山区青云沟登山,至晚上六点左右下山,途中一人坠崖至羊圈,深厚的羊粪救了他一命,另一人救人心切,坠崖身亡;

同年,一队山友来到泰山天烛峰景区登山,遭遇拦阻而绕道攀登,其中两人因体力问题掉队,下午三点左右决定自行登顶,后因天黑被困,第二天一人下山求援,另一人被发现时已坠崖身亡。

这样的路况,不熟悉的话天黑是很危险的,图为一处坠崖事发地,@图虫网

此外,崖壁之上一些危险的动作对坠崖事故率的拉升作用也很明显。

九、悬崖边的危险动作

“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是山友们的一句老话,而身处崖壁之上,山友们更应该保持专注和小心,否则仅仅是让路、回头说话、卸包、拍照等一些普通动作,也有可能导致危险。

让路——2011年12 月,一山友在嵩山少室山穿越时靠在悬崖边的一颗小树旁休息,为给后面一名队员让路,不幸脚滑摔落山崖而亡。

说话分心——2016年12月,一位女山友亦在嵩山少室山一处崖壁坠亡,起因是她即将到达顶端时,回头指点丈夫寻找着力点,手掌松脱;

拍照——因拍照而坠崖的山难并不少见。2018年12月,绩溪一对夫妻在骆驼峰(俗称草鞋耙子尖)登山拍照时双双坠崖身亡;同年10月,一男子在温州乐清玉甑峰翻越护栏爬到最危险的地方想要拍照,却不幸坠落当场身亡……

骆驼峰地势险要,图为搜救中,来源:新安时讯

卸包——2016年,一位山友在小五台穿越露营时,在崖边卸包重心偏移,仰跌到崖下30米,因背包卡在石缝中,避免其掉入深不见底的崖底,未导致生命危险。

最后,我们还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迷路。

十、迷路
迷路本身就是一种登山事故,在中登协的“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中”,因迷路而求援的案例数不胜数,迷路后坠崖的案例也不少见。

所以,要避免坠崖,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应对迷路。关于迷路后如何自救,我们写过相关文章,请后台回复“迷路”获取链接。

落单迷路后坠崖——一旦迷路脱离固定路线,一些山友会在慌乱中找新路线,结果发生踏空坠崖的悲剧。2018年5月,一山友就在北京房山咔嚓古道徒步中落单迷路后,没有按照红布条指引前进,而是自己找路,结果摔下悬崖身亡。

重要的是学会利用轨迹,避免迷路坠崖

2010年1月,1位山友沿步道登嵩山,中途离开步道进入旁边的野生林,随后迷失方向,着急寻路一脚踩空坠崖,最终不幸去世。

最后的最后,是一个提醒。

十一、瀑布路段多发坠崖

翻看近年山难,会发现众多事故都发生在瀑布周边。也许因为瀑布往往是一条路线的精髓,难免要吸引山友们来此拍照和攀爬,甚至进行瀑降。但瀑布同时满足了陡峭、湿滑两个条件,这就为坠崖创造了契机。

瀑布附近,坠崖多发——2017年7月,河南辉县一名男子在黄水乡中水沟第一道瀑布游玩时 ,不慎从十几米高的悬崖坠落,当搜救人员赶到时已无回天之力。

同样,2012年的嵩山八龙潭第一个瀑布,深圳市梧桐山葫芦口瀑布,2011年的泰安大津口乡天龙水库瀑布等,都上演过坠崖惨案。

瀑布,美丽也暗含危险。摄影:诚实可靠小土鳖

不同的坠崖地点,同样的“瀑布悲剧”,足以提醒山友们,没有专业装备,最好不要在瀑布附近攀爬。

写在最后

坠崖原因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都是安全意识缺失、过于盲目自信,让一个大意的举动恰好发生在一个危险的崖壁上,由此造成一个个沉甸甸生命的伤亡。

坠下崖壁的,既有登山新手,也有登山老炮。在惋惜的同时,山友们也要问问自己,避免这种突发之灾,自己有几分把握?

他烧掉美金,带着十斤大米,孤身走入荒野,死在妈妈亲手缝的睡袋中 target="_blank" data-link="163outLink">他烧掉美金,带着十斤大米,孤身走入荒野,死在妈妈亲手缝的睡袋中——世间的路千千万万,每个人的选择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向往熙熙攘攘的大道,有的人却偏爱人烟稀少的荒野。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雪线之上
雪线之上
从这里,走向山野
371文章数 194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