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环保清风 家风故事】坚定的信仰 坚强的意志

0
分享至

编者按

家风,是世代相传的规矩与祖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滋养干部作风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现在,我们将生态环保人的家风故事与大家分享。我们相信,对家风的探索、思考过程,是追寻精神源泉、提升思想认识的过程,是汲取奋进力量、鼓足勇气前行的过程。带上祖辈和父母的爱和叮嘱,我们将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坚定的信仰 坚强的意志

父母一生坎坷,回想家父当年点滴,不免有些伤感。

父亲自小背叛自己“地主”家庭,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红小鬼”,从枪林弹雨走过来,为新中国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特别是边疆地区人才短缺。父母从四川财经学院(现改名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响应组织号召,于1956年奔赴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听父亲讲,当时的内蒙古经常黄沙漫天,打到脸上生疼;生活饮食习惯与内地相差很多,一起来支边的10位同学8人已经返川,而我父母则“固执”地留了下来,一干就是一辈子。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关进了“牛棚”,肋骨打断四根,批斗游街更是家常便饭。

记得有一次全家人聚在一起聊天,我问父亲一生如此磨难,是否有过怨恨?父亲顿时声音提高了八度,严肃地说:“人生不可能一番坦途,总要经历各种困难;但只要自己认准了路,就一定要坚决走下去。”尽管这次聊天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可不知为什么,现在想起来仍清晰可辨,仿佛历历在目。坚定的政治信仰,坚强的意志品质,是父亲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热爱大自然,即使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也总会养些花草鱼虫,让家里充满生机与乐趣。每逢周末,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带着我们去植物园、动物园。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我从小对自然界充满热爱与向往,最终选择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父亲对于我的职业选择颇为欣慰和自豪,并常常教育我要珍惜工作机会,懂得感恩;而我工作中的点滴进步,都令老人家大为称赞。

老父亲离我们而去已经十多年了。他一生平凡,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受益终生。

作者:杨小玲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

公家的东西拿不得

“公家的东西拿不得”,是我家传承了50多年的廉政教育警示语。

外婆是生于晚清的旧式妇女,40多岁喜得幺女(我母亲),自然宝贝得不行,但对这个宝贝疙瘩的教育一点儿也没放任。母亲中专毕业后从事财务工作,日常接触钱财的机会比较多,外婆敏感地进行了廉政风险评级:高风险岗位。幺女会不会把公家的东西私拿回家?外婆很不放心。“公家的东西拿不得。”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外婆的廉政警示教育就这么开了头。

除了对母亲进行谈话提醒和警示教育外,外婆还加强了日常监督。但凡家里的重要物资采购、大额支出、来历不明的物品,外婆都一一过问,要求老妈说清楚情况。如果感觉事实还不够清楚,外婆就拄着拐杖去老妈单位明察暗访、内查外调,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时光荏苒,当年的“被监督对象”继承了外婆的警示语,也继承了廉政教育之责,将自己的两个孩子纳入监督范围。弟弟大学毕业以后从事财务工作,加之在长辈那里留下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印象,母亲对弟弟的廉政风险评级很高。“公家的东西拿不得。”老妈三天两头苦口婆心的廉政教育,往往也是这么开的头。

在弟弟被调整到审判岗位、我被调整到执法岗位后,老妈的不放心又多了一分。二儿子会不会吃完原告吃被告枉法裁判?大儿子会不会徇私舞弊违法执法?老妈维持着弟弟的高风险等级,并调高了我的廉政风险等级,并与时俱进地采取措施:一是加大了远程廉政教育的密度,时常唠叨两句;二是根据被监督对象的岗位职责有针对性地增加了一句廉政教育警示语:“别人的东西也拿不得”;三是做好儿媳妇的工作,建立了统一战线,共同加强监督。

现在,我和弟弟的孩子都读初中了。虽然他们未来的职业还难以预测,但“公家的东西拿不得”和“别人的东西也拿不得”这两句朴素的廉政教育警示语,也将是我和弟弟对他们的底线要求。我家的廉政教育警示语,还要传下去。

作者:赵柯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副司长

自甘清贫和廉洁从政

最近注意到网上批评时下有的年轻人虽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是仍然潇洒起来大手大脚,总结为一句话,你只顾你的诗与远方,却忘了父母还在苟且。我换一个角度联想,正是因为父亲的自甘清贫,才有了我的廉洁从政。

父亲是完小毕业,在当时算是农村的知识人。父亲毛笔字写得好,家里墙上有副对子,上联是“无欲常教心似水”,下联是“有言自觉气如霜”,后来加了个横批是“慎独”。每次回家过年与父亲闲坐,我总琢磨这副对子,但总没有好意思开口向父亲求教。

后来有手机搜索了,原来这是明末学者刘宗周所题,收录进清代的《楹联续话》。讲的是无欲则刚,直言正谏,其字有禅意,语警世人。

记忆中有一件事,在我刚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机关大院不久,父亲受本村企业请托的事项在我这里没有做成,而且是被儿媳妇的软钉子顶回去的,想必当时在乡亲们那里很没有面子。父亲自尊心很强,但也很自律,能守住清贫。自那件事之后直到去世,父亲再也没有向我提起类似的事情,对此我还总感到有一些愧疚。也许正是因为有了父亲树起的这个标尺,此后每当有亲戚朋友找我托关系办事,我内心里不自觉地就会有所比较,应对起来就多些决绝的底气。

其实父辈不光有含辛茹苦的“苟且”,他们也有诗与远方。他们的远方就是子女的健康成长,做人济世。他们的诗就是自律自尊,有时还需要守住清贫,耐住磨难。我想,我们坚持应有的操守,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延续先人的诗与远方。

作者:孙桢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爷爷的谆谆教诲

那一年,我还很小,听着爷爷一遍一遍地给我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那一年,听着朗朗上口的诗词飘入我的耳朵,印在我幼小的心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每当我背错一句,爷爷就瞟我一眼,看我有没有淘气偷懒,然后给我一个严厉的眼色;那一年,爷爷一边画着莲花一边告诉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时我其实不太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也就慢慢理解了当时爷爷对我的谆谆教诲。

爷爷非常喜欢象棋,有一次他被邀请到朋友家下棋,中午天气好好的,谁知下午却变天了。最后一盘棋局已经接近尾声,但一直僵持不下,当爷爷最终赢了棋局快速骑车赶回家时,还是赶上了大雨。到家时已被淋成落汤鸡,被奶奶狠狠批评了一顿。后来爷爷对我说,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在坚持的道路上,可能会有很多考验,热爱能够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后来我偶然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你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无论是事业、理想,抑或伴侣。”这句话一直感动着我,并让我想起当时爷爷的教导和期望。

虽然爷爷已经去世,但那一遍一遍的耐心,严厉的表情,那份善始善终的责任、语重心长的话语,使我记忆犹新感怀至今。因为这些早已渗透到我人生的点点滴滴,亦或是工作中的每一次巡查、信息系统核查、网站系统运营维护。是它们激发了我对生态环保事业的热爱,使我在工作中不断坚持和坚守,虽然爷爷已离开我多年,但那些谆谆教诲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也将照亮我的未来。

作者:曹鸿伟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两位王处长的故事

我从小在省直机关大院长大,父亲37岁时带着我从湖北省洪湖县调至省直机关单位。直至退休,父亲一直在地方组织人事处工作。他清正廉洁的工作品格、勤勉较真的工作作风、守住清贫的生活品格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机关大院家属楼最东边单元住着“管人”的组织处王处长,最西边单元住着“管钱”的财务处王处长,两位王处长年龄一样,两家独生女儿同班。很多消息灵通人士知道,有困难找东边王处长,困难留下、东西拿走;有需求找西边王处长,东西留下、需求拿走。两位王处长一东一西,闹出了乐事。

我高一那年春节,一位叔叔提着大包小包敲开了我家的门,“王处长!给您拜年!”父亲微微带着客气迎客进门,照例东西是不能进门的,但架不住对方的高大和“缠斗”,只好让人和礼物一起进了门。来客满脸堆笑进行了自我介绍,大谈一番需求和好处,父亲脸色逐渐变化,这位同志所提及的人他一概不知。提起的前情因果也一头雾水,尴尬坚持10分钟后只得问一句:“同志,您找的是我吗?王XX(我父亲的名字)?”这位叔叔不知“王处长”全名,点头称:“就是您呀,王处长!”父亲再问:“同志,您找的是组织处的王处长,还是财务处的王处长?”来人脸色微变:“我找的就是财、财、财务处的王处长啊!”父亲如释重负笑道:“同志,您找错了人,西边第一个单元里的才是你要找的王处长。”对方又窘迫又尴尬,满脸通红急退出了门。忽想起已强塞进门的礼物,正在懊恼时,父亲客气地将礼物还出了门外,一句“下次有困难再来,礼物却是不收”,便客气地握手告别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只是从那年春节起,每到春节就熄灯、来访不应、来电不接,看“悄悄话”版的春节晚会成了我家独特的春节场景。父亲说,有困难的人平时来,有需求的人节时来,节日里避一避,避了嫌疑、正了人心。

这一句“正了人心”,却让母亲和我吃了不少苦。父亲一人带着年幼的我先行调入武汉,母亲却迟迟无法调入。眼看母女分离、夜夜啼哭,父亲才同意母亲来武汉,却不开口子解决母亲干部身份。母亲帮人站过柜台、卖过灯泡,每月几百元在培训部做过临时工。机关大院便流传开“干人事的王处长,却解决不好老婆的人事”的说法。

一晃20多年过去了,两位王处长都要退休了,机关却只有一位副厅级名额。组织处的王处长排在财务处王处长之后,虽觉惆怅,但也总念叨:“公道自在人心,群众在民主测评里竟给我了满分,我这辈子也就值得了。”没料到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财务处的王处长因行贿受贿被抓,副厅级待遇落到了父亲头上。

父亲清廉一辈子,淡泊名利一辈子,他没有辜负群众,群众也没有忘记他。刻在记忆里的两位王处长的故事,每到春节就越发鲜明,教人永生难忘。

作者:王欣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

家风的传承就是言传身教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的一个小村庄,儿童时代一直生活在那里,给我的记忆多是物质的匮乏与生活的艰辛,但想起来也有许多值得回味与留恋的地方。

那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虽然不能算家徒四壁,却也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母亲一个人操持着春种秋收,节衣缩食地撑过了一年又一年。后来我和母亲一同到了父亲单位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但母亲依然保留了很多勤俭节约的习惯。她常说:“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家里的衣服破了补了又补,家里的板凳坏了钉了又钉,母亲勤俭节约的美德熏陶了我们全家,我孩子经常说的话是“这个别扔,我周末修一下还能用”。节约之风在我们的小家实现了传承。

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家小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改革开放初期,他为了让企业扭亏增益,经常早出晚归,以厂为家,只有在周日不上学的时候才能见到他。他常常给我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从不公款吃请,也不铺张浪费,经常把来检查工作的领导或来办事的同事请到家中吃便饭。他们边吃边聊工作上的事,也成为我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的启蒙课堂。

回顾成长历程,我传承了母亲勤俭节约的风范,努力做一个艰苦朴素的人;传承了父亲公而忘私的品质,努力做一个廉洁奉公的纪检干部。

作者:张震宇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咬得菜根 百事可做

母亲不在了,我常常回顾她陪伴我们走过的日子。想到某些场景,现在的我也不免吃惊,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的节俭。

小时候,夏天高温,饭很容易变馊。在饭桌上,我经常与母亲就饭是否已经变馊而发生一些争论。那时候家庭经济困难,饭食即便有些变质,也舍不得倒掉。大部分轻微变质的饭食,都被我们分吃掉了,而一些变质比较严重的饭食,则成了母亲的专享。

小时候我和弟弟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缝制的。母亲把收集到的各种边角布料拼凑起来,物尽其用。我和弟弟所穿着的棉袄,就是母亲用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布料拼凑缝制的。

去年,母亲得了严重的肺病,卧病在床。我们将卷纸一片一片撕下,放在她的手边,以便擦拭使用。但我发现,母亲每次用纸都要将一片纸再撕开,分解为更小的纸片,以节省纸张。她的手已经干枯,没有一点力气,撕开一小片纸,似乎要耗尽她全身的力气。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节俭。

现在想想,母亲的节俭或许有些过头。但正是这种节俭的精神,帮助我们度过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帮助我和弟弟完成了教育、就业、成家等人生大事。母亲不在了,但她节俭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家庭,让我也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只要保持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家庭的扁舟就不会为变故的巨浪所摧毁,我们的生活就会越过越好。

作者:扈黎光

生态环境部东北督察局纪检组组长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徐萍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
15732文章数 3333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