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赵艾: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0
分享至

11月30日,2019中国城市大会暨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发布(地级市)在人民日报社盛大召开。2019中国城市大会由人民日报社、国家城市品牌评价项目领导小组指导,中国城市报社和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赵艾出席大会并致辞。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赵艾

以下为讲话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下面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城市治理,首先必须解决“城市病”

“城市病”有哪些呢?

不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出现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物价过高等“症状”。诸如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地面沉降、噪音污染;城市的基础设施落后、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城市的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宅短缺、土地紧张;城市的风景旅游资源被污染、名城特色被破坏;色情、毒品、偷盗、抢劫等社会治安和犯罪问题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给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处于失衡和无序状态,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病几乎是所有国家城市化过程中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

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面对并花大力气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办法集中起来,可概括为四个词八个字:改革、开放、创新与共享。

二、全面深化改革,发生“化学反应”

11月26日的深改委第11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和“主线”。强调推动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要注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标对表,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抓手,结合四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一体推动、一体落实。改革已建立制度框架的,要对照四中全会精神继续巩固完善,建立长效机制;正在探索的要狠抓攻坚克难,实现突破,做好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安排;有待谋划推岀的,要大胆改革创新,及时研究制定方案。

上述精神是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进一步解读和阐释。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对标对表。抓住守正与革新两个“牛鼻子”,深入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的全流程治理。所谓“化学反应”就是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守正即坚持与巩固,不动并加固四梁八柱、“承重墙”。革新即完善发展,不破坏、不影响主体结构的革旧鼎新。能破则破、能改则改、能“加建”则建。打造效率、协调、有序、集约城市。

(一)效率城市

效率城市就是充满创造力、竞争力、推动力的城市。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效率上,包括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科技发明和成果利用效率、资本利用效率、土地利用效率、交通通勤效率等。就是有活力的高质量发展的城市。

(二)协调城市

城市治理现代化无疑是经济、环境与社会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需理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设置可为与不可为边界,使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三者的交集最大化。

(三)有序城市

城市治理某种程度上讲,就是理顺关系。主要理顺城市运行、执法和服务之间的关系,让城市有规则、按规则运行,对违规行为依法处理。克服规则、职责边界不清、管理方式简单、执法行为粗放和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杜绝相互扯皮、乱作为、胡作为和不作为乱象。使城市各环节、各方面有条不紊地运行。

(四)集约城市

城市治理十分棘手的难题,是解决城市扩张的“摊大饼”无序蔓延问题。必须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使城市成为肌肉型紧凑城市,而不是虚胖型粗放城市。

三、全面扩大开放,产生“联动效应”

城市的全面开放是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开放,是各项开放举措产生“联动效应”的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全面扩大开放的特点是形成包容、国际、人文、畅通的城市。

(一)包容城市

开放的城市必然是包容的城市,就是外来人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城市的包容性既反映了城市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群的接纳程度,也反映了城市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更反映了不同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程度。

(二)国际城市

城市国际化不仅是指城市发展为有国际化因素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或特大城市,而且包括建设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接轨,面向国际开放的中小城市。要强化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资源,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提高国际化程度。

(三)人文城市

城市需要有内涵、有底蕴、有质量的“精神化生存”。一个城市的治理和发展,除了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领先的科学技术等之外,还必须有传统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11月4日视察上海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四)畅通城市

城市“畅通”不仅是指交通畅通,更是指体制机制运行的畅通,人与人交往的畅通,信息、物流传输的畅通等等。要大刀阔斧破除影响畅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消除阻碍各类生产要素畅通流动的行政壁垒。

四、全面加强创新,激发“传导呼应”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提的“新发展理念”,首要的就是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11月22日在会见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指出,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

所谓“传导呼应”,就是各类创新要素相互呼应、传导互动,从而实现创新驱动,也即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形成新的増长动力源泉,推动城市发展为信息、数字、智慧、低碳城市。

(一)信息城市

建设信息城市是对城市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建设信息城市的核心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力度,推进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等。

(二)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的基础是信息城市,但又不同于信息城市。建设数字城市会大大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加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提高“数字覆盖率”,“数字分辨率”,“数字传输速率”和“数字鸿沟差异率”。要高度重视基础数据库建设,充分采集城市发展各类信息。发挥电子政府、数字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全方位、多等级和虚拟化的电子商务系统。数字城市会使城市的自然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更加优化配置。

(三)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需要更高治理水平,包括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在城市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通过价值创造,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

(四)低碳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低碳城市已开始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开发低碳新能源,淸洁生产,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循环利用等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全面推进共享,形成“连锁感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所谓“连锁感应”就是综合的、整体的、相互之间有感应的有机共享。通过“连锁感应”形成平安、生态、健康、和谐城市。

(一)平安城市

建设平安城市首先是解决社会治安和社会公共安全问题。这种治理是一个特大型、综合性非常强的管理系统,涉及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等需求,而且还涉及灾难事故预警处置、安全生产监控处置等诸多方面。概括讲,就是通过三防系统(技防系统、物防系统、人防系统)建设,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

(二)生态城市

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

(三)健康城市

建设健康城市,要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充分满足居民对人的健康的基本需求,保障广大居民健康地生活和工作,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还包括饮水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垃圾分类处理、空气质量、疾病预防诊疗等。建设健康城市的主要任务有:创建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的卫生需求,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等。

(四)和谐城市

构建和谐城市,就是解决城市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问题:一是推动空间或区域和谐,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等方面体现和谐。二是推动社会经济和谐,要解决城市内部不平等,如不同居民的收入不平等、就业不平等、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以及其他本应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等。三是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解决居民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总之,城市治理现代化事关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城市居民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都体现着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质量。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用最管用的机制、最先进的技术、最有效的手段,推动治理机制现代化、治理手段智慧化、治理方式法治化,实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不但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更让城市居民得到实实在在好处,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城市报
中国城市报
专业视角看新闻,观点尽在掌握
5643文章数 112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