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火花村曾经是唐昌街道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村里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2010年,已进入村委班子20年的王锦蓉成为了火花村党总支书记。多年来,为了让全村人都富起来,王锦蓉琢磨了不少办法。现已51岁的她始终认为,当村支书,必须要有让群众富起来、让村庄美起来和干一辈子的信心和决心。
盘活现有资源
打造“抖音”网红景点
火花村地处唐昌街道的西部,沙西线穿村而过,毗邻柏条河等河流,幅员面积3.04平方公里。
履职伊始,全村三分之一地处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域、高压线纵横贯穿全村、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制约发展的问题亟待王锦蓉攻克。
想致富,先修路。深谙这个道理的王锦蓉自上任以来便和村两委积极动员村民一起筹资修路。“多亏了王书记和村两委的帮助,我们村现在道路比起以前大有改进了。”望着门前宽敞的水泥路,家住火花村五社的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说。
为了解决村上资金短缺的问题,王锦蓉经常在村委会上动员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在2018年9月的一次群众大会上,村上的小队长王国敏提出了利用火花村的自然资源将废弃几十年的泉水河进行清淘打造,并利用周边林盘开发旅游产业,提高村民收入。想法一提出,王锦蓉和村两委当即拍板决定实施。
没有资金怎么筹措?村两委以及部分群众代表主动筹借资金。在清淘河道时所涉及到的河内附着物如何解决?王锦蓉主动晓之以理连夜和大伙沟通,并得到村民们的支持主动把河内的树木无偿砍伐让出河道。河道建成后周边没有基础设施不好看怎么办?村民们非常积极地拿出了自家的树苗和花苗。
“你看这个树上还挂着我的名字牌呢!”在河边,村民何刚对于王锦蓉的暖心做法点赞满满。
经过一年多的磕磕碰碰,一条呈自然曲线形态的“泉水河”由此应运而生,河流长约1800余米,水源依托柏木河和柏条河,可以根据不同需求人为调节河流水量。
有了好的场地,好的思路便如泉水般涌入。2019年6月,“彩虹桥”项目的启动,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整个火花村村民的热情,一时间,“摸鱼节”“火花故事”“火花豆腐花”等一系列由此诞生的活动和周边产业应运而生,摇摆吊桥独特的玩法和河边百花盛开的美丽风景更是让一直默默无闻的火花村成为了“抖音”上的热门打卡地。
高人气引来“金凤凰”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因为季节等多方因素影响,“网红桥”带来的连锁效益只能“昙花一现”,怎么让火花村村民的收入可持续稳定地增长?这又是一个新的发展难题。
虽然泉水河被开发应用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影响是深远的。同年,成都东禾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西蜀竹林”项目通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方式入驻了火花村。“该项目投资约7000万元,主要以林盘民居、田园风光为依托,以大中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为对象,将打造一个以渠堰亲水戏水、农耕文化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为特色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综合体。”东禾田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今,在泉水河边上做豆花生意的罗雨贵家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46岁的吴克平一直没有成家,因为地处泉水河边的房子出租增加了许多收益,不久他便结婚成了家……一桩桩,一幕幕,提起泉水河带来的效益王锦蓉如数家珍。
“王书记思想非常超前,也能比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为村民们的发展又很能吃得下苦。”前来和村上洽谈草莓基地项目的文先生谈及王锦蓉时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努力。对于将来,王锦蓉早已把自己的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规范村上的集体建设用地,加强乡村振兴林盘院落的整治,全面推动川西民宿文化的打造,加快泉水河的清理及修整,依托“西蜀竹林”项目,有序推动火花村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村民的整体收益,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中心城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