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位江东虎臣很特别:来得晚走得早,犯下一个错误害了一群人

0
分享至

在江东的十二虎臣当中,由孙策时期延续下来的共有四位,分别是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如果按照投靠时间来算的话,董袭是其中相对来说最晚的一个,他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孙策进入会稽之后才投到其帐下效力的。

根据《三国志·董袭传》中的记载,董袭最大的优势是身高:“长八尺”。按照东汉时期的尺寸来换算的话,大约一尺为现在的23厘米多一点,他的身高应该超过了一米八五,将近一米九的样子,这样的身高在当时应该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因为我们通过《三国志》对江东虎臣的记载可以发现:在这十二个将领当中,只有董袭和陈武两个人记载了身高。这也说明他们两个人在诸将当中,都具备有身高的优势。

还有一点就是“武力过人”。这倒并不一定是说董袭的武功有多么的突出,或者是说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在这里应该是说:董袭不仅人长得高,而且身材魁梧、力气很大。这说明董袭在江东诸将当中,其外在形象非常特别,这也是他的优势所在。董袭早年的战绩,主要以平定贼寇叛乱为主。这项工作几乎是东吴早期名将们,在成长道路上的一门必修课。

董袭投靠孙策之后,被任命为贼曹,山阴宿贼黄龙罗、周勃拥兵扰民的时候,董袭跟随孙策前去平定。在这次的征战过程中,董袭一马当先,斩杀贼首立了战功,被拜为别部司马,升扬武都尉。

孙权接掌江东之后,鄱阳郡的彭虎聚集数万人拥兵叛乱,当时董袭也参与此次军事行动,并在这次行动中立了大功。“袭所向辄破,虎等望见旌旗,便散走,旬日尽平。”这句话说明:董袭早年在平定贼寇叛乱的过程中成绩比较突出,以至于贼寇看见他的旗号就被吓跑了。通过这次平贼战绩,董袭被“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

董袭最出彩的地方,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10年),孙权二次征伐黄祖的战斗中表现出色。

据《三国志·董袭传》中记载:黄祖将两艘巨大的战船横在沔口,并且用粗大的绳缆拴在巨石上加以固定。船上安排了上千名弓箭手,交互向东吴军队射箭,“飞矢雨下,军不得前”。为了突破这道防线,董袭和凌统分别带着几百人组成了敢死队,驾着战船、冒着箭雨杀到两艘巨船跟前。

董袭不顾危险,手持佩刀砍断了固定巨船的绳缆,横在沔口的两艘巨船顺着水流加上战船的冲击,让开了通道,东吴水军才得以继续向前冲杀。此战结束之后,孙权还特地为董袭开了庆功会,“今日之会,断绁(绁:xiè;绳索的意思)之功也。”这段记载是董袭统兵作战中最大的亮点。

不过,我们通过董袭个人传记中的记载,还能发现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董袭在四个人当中最晚投靠孙策,却是最早离世的一个。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领兵进攻濡须口,孙权命董袭率领五楼船(楼船:船体庞大的战船)到濡须口据敌。到了夜间的时候,水面上刮起了大风,五楼船都被吹翻了,船上的军士纷纷的驾着小船逃命,董袭身边的人也劝他弃船。但是董袭的决定却令人匪夷所思,他说:“我等受将军的委任在此据敌,怎么能够弃船而去呢,‘敢复言此者斩’。”他这一声令下,也没有人再敢劝说了,结果在半夜里随着沉船淹死了。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不难发现,董袭虽然勇猛无畏、屡战有功,为东吴早期的稳定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身上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稍显愚钝。试想船都被大风吹翻了,为什么不能弃船先保住性命再另想办法呢?而是为了执行孙权的命令,非要跟着沉船一起淹死。结果做了一个令人贻笑大方的决定,不仅害了自己,而且随船淹死的军士们估计也不在少数。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水军不一定都会游泳,再说主将都没跑,下属有多少人敢弃船逃生的呢。因此,这也成了董袭被人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参考书籍:《三国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沈忱(灿烂海滩)
沈忱(灿烂海滩)
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
4730文章数 48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