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奇石江湖(三、盛世赏石)上

0
分享至

第三章、盛世赏石

作者:于津

中国石文化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古人赏石讲究“瘦、皱、透、漏”四形,或“清、奇、古、丑、朴、拙、顽、怪”,而现代人赏石讲究“形、质、色、纹、韵”,这就要求奇石形奇、纹妙、色美、质精。当今中国的各种奇石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南有红水河大化石久经惊涛骇浪冲刷、洗礼,北有大漠戈壁石历经亿年风沙打磨,收石、藏石之人遍布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各门各派更是风起云涌。

从《奇石江湖》的前两篇可以看出,盛世是赏石繁荣的基础,或者说,赏石文化的繁荣预示着盛世的来临。赏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赏石文化中断了百余年,主要是晚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腐败无能,使近代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形成了半封建办殖民地的社会,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但中国经历了军阀割据混战、封建残余势力复辟、两次世界大战等长期的战争和混乱,人民生活困苦,赏石文化无从谈起。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70年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生活富足,赏石文化空前发展,在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时刻,赏石活动走进人们生活,赏石文化开启了盛世赏石的新篇章。

一、 赏石专业杂志《宝藏》

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总书库,以国家史料的形式记录、存档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在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最权威的书籍刊发的内容才能被收录,在观赏石领域就有这么一本杂志《宝藏》被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总书库永久的收录,它成为了中国赏石文化的国家记忆。

(《宝藏》杂志主编:陆舜冬)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台湾赏石持续升温,岛内各地协会组织石友到山上、海边、河边寻石,当地奇石资源很快满足不了需求,他们就四处寻找,先是到印尼,之后又到祖国大陆寻找,去大江大河里翻,台湾石商在大陆的探石活动带动了大陆奇石文化的复苏,这个时期就是资金输入、理念输入、资源输出的一个过程,当时发现了广西红水河的石种,非常符合现代赏石的审美,被大量开发,中国大陆也出现了最早一批以挖掘、打捞奇石为生的石农和以经营奇石为主的石商、以收藏奇石为主的藏家,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以赏石为主的产业链初步形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赏石文化也急需专业的报纸和杂志进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中国第一个以赏石为题材的专业报纸《奇石根艺报》应运而生。1995年,张卫辞去工作,开始了专职盆景根艺创作、玩石,苦于没有相关资料来源,就自己动手办报写书,并带着陆舜冬和他的妹妹张舜梅开始了创办奇石报纸的探索,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没有钱,没有稿源,也不懂怎么画版,怎么印刷,所有的流程都不懂,张卫带着大家就用白纸画,出了半年的手画报纸,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了解到报纸出版有专门的画板纸,一篇文章大约多少字,应该怎样排版,填空即可。他们从此一步步走上了专业化奇石报纸之路。

(张卫)

《奇石根艺报》的创立,将台湾石友带过来的信息、杂志和日本出版的《水石》《爱石之友》等相关的赏石文化和理念传到国内,当时在台湾有几百个赏石协会,每年有上百个奇石展览,并评出金银铜奖,他们因为爱好而评奖,所以评奖既公平又有共识,这给《奇石根艺报》团队提供了充分的传播资讯,也为石友带来了很好的学习材料,通过分析这些得奖作品,对照全年的金奖,把人物类、动物类、景观类等等奇石得奖条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他们还约台湾资深赏石家撰写系列文章,介绍赏石理论和心得。

《奇石根艺报》从95年到03年,从一个月一期,到一个月两期,这个过程为中国赏石界提供了一份持续出版的专业性资料,在1996年,《奇石根艺报》又组织出版一本号外《海内外石友、根友交流大全》,记录了印尼、美国、加拿大、台湾地区和国内石友的信息,可以检索到那个时代赏石界活跃的人物住址、电话和赏玩奇石的种类等内容,对当时海内外石友的交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奇石根艺报》是一份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兼顾的专业报纸,这张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内部小报,却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认为该报“理论与实用并重,普及与提高兼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中国民协根艺专委会会长、中国根艺大师屠一道认为,“所刊内容丰富多彩,印刷纸张质量都很不错,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交流信息”,广东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廖正炎说:“我爱《奇石根艺》且一见钟情”。

04年《奇石根艺报》从报纸改为月刊杂志,起名为《石道》,这本杂志16开本,前半年64页,下半年就扩到了100页,第二年扩到120页,到第三年就扩到了140页,全彩色铜版纸印刷。《石道》的出版正好处于我国赏石文化、赏石经济以及社会经济快速上升阶段,得到了石友大力的支持,改版后的《石道》杂志设计精美,文艺性强,更加凸显编读双方对赏石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互动探讨。对红水河主要石种、贵州石种、黄河石种、长江石种、阿拉善石种都进行了全方面的专题报道,十几年下来,《奇石根艺》和《石道》就成了国内、国际了解赏石区域、奇石种类、赏玩方法指南性的刊物,《石道》也成了观赏石石种和赏石人的造星工厂,影响深远。

《奇石根艺报》和《石道》是中国最早的持续出版奇石类报纸和杂志,由于张卫、陆舜冬他们重视报纸、杂志内容的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积极吸收我国台湾、日本和其他地区的赏石理论和经验,使《奇石根艺报》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一份极其专业的赏石刊物,成为赏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当时在美国开店的外国朋友和华侨来到中国,把《奇石根艺报》作为中国最专业的赏石报纸订阅,带到美国去,把这份报纸分发给进店的石友,石友先看报纸,看好了感兴趣再来,当时在美国订的最多的是朱春林和黄克文两人,他们都是为中美赏石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赏石家。除了美国,加拿大的赏石爱好者也订阅了很多报纸,并且把加拿大赏石的活动和玩法刊登在《奇石根艺报》上,印尼的赏石组织每年都会寄100美金订阅相应的报纸,与日本赏石的交流也非常密切,有一位日本的老先生叫春成溪水,从《石道》面世以后,他把每一期都翻译成日文,复印、装订分发给石友以及《爱石之友》等日本专业的赏石杂志,所以《爱石之友》经常摘登《石道》的内容,《石道》也选登《爱石之友》的文章,春成溪水老人对中日的赏石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直到他去世才停止,《宝藏》杂志的档案库还存有老先生翻译的作品。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赏石交流就更加深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输出到台湾的大陆优秀奇石,在03年以后,又陆续的返回了大陆。

07年底《石道》停刊,2008年,《石道》团队接受中石协委托,在协会领导下具体负责《宝藏》杂志相关工作。

《宝藏》杂志涵盖了全国赏石文化动态,重要赏石事件和内容,对各种赏石的文化现象进行专业的研究和报道,对全国的各种重要石种进行了宣传。《宝藏》杂志主要从赏石文化、赏石艺术、赏石经济三条线推进赏石事业的发展。

第一条线:赏石文化,中国古代赏石文化散落在各个古籍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著述中不够丰厚,没有系统的记录和传承,相对小众,寿会长组织编撰的《中国石谱》梳理中国赏石文化从古自今的脉络,《宝藏》杂志专门开辟专栏,介绍中国传统赏石书籍、传统赏石文化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发展。现代赏石文化发展逐渐的系统化、个性化、大众化,《宝藏》杂志对现代赏石活动、赏石理念进行深入的报道,利用“微信”和“今日头条”的《宝藏》杂志平台向业内和业外人士做大众宣传,在数字网络方面,与国家基础数据库“中国知网”长期合作,做学术传播,这样,大众宣传和学术传播相结合,全方面的推动和引导现代赏石文化的健康发展。

第二条线,赏石艺术,观赏石作为一门国家级非遗的一个项目,一个艺术品类,就要有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标准,什么是赏石艺术品,是不是所有石头都是艺术品,显然不是,那么什么样的条件下石头才能成为赏石艺术品,如何对观赏石的原石进行创作,这就需要通过人的参与,比如审石取势、立意命名、台座设计、布局演示,通过这些环节才能把一块和人没关系的石头寄托你的情感,表达你的思想,它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艺术品。每一个石种有具体的客观条件,有的是单一条件很好,有的是综合条件很好,如何能够把这些条件运用好创作出一件赏石艺术品,让观者能看到、体会到你所表达的思想,《宝藏》一直在做这个艺术创作规律的研究,为石友能够提供一个艺术创作的方法论。在赏石艺术这一块不是高不可攀,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赏石艺术家,或者是赏石艺术创作者,最终创作出可供大众观赏的赏石艺术品,为大众服务,赏石艺术创作就像一个画家画画,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画画,但每一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绘画作品,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拥有一块奇石艺术品,但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欣赏和解读一块奇石艺术品,奇石艺术品的创作和展示过程,就是艺术为大众服务的过程。

第三条线,赏石经济,《宝藏》有一个板块一直在调整,从《石事经济》改为《石事财经》,后又改为《点石成金》,实际上都是在研究观赏石变现的问题,所有的艺术品都一定要体现它的价值,体现价值一种是社会价值,一种是经济价值,如果艺术品没有经济价值,或者是完全不为经济考虑,那也是不为这个行业考虑。所以最初级的是石农卖石头,卖的是资源,第二级石商在二级市场卖石头,石商就要把奇石的价值体现出来,就有创作的要求在里面,就有了艺术附加价值,在三级市场就是奇石藏家之间,奇石与其他艺术品之间就行交流,这样的奇石艺术品就是收藏级的高端艺术作品,要打通第三级交易的壁垒,比如通过拍卖行进行赏石艺术品的交易,《宝藏》就在和一家拍卖公司合作,同时还跨行业同其他的艺术门类的产品合作,通过这些尝试,找到实现奇石经济价值的渠道和方法。

《宝藏》杂志有一块板块,最近三年又增加了读书汇报,对古代赏石的文化、书籍和散落在民间的赏石故事进行梳理和传播,比如古代的《云林石谱》、《素园石谱》、《洞天清录》等等与赏石有关的书籍做了概要性的介绍,接下来要进一步发掘整理古代赏石中演绎的内容,比如女娲炼石补天、陶渊明醉石等故事,争取做一部石界的《山海经》。

小于儿在媒体平台上注册了《奇石江湖》,写奇石和奇石人的故事,也是个赏石的媒体人,当他面对《宝藏》杂志的主编陆舜冬之时,他体会到了一个专业媒体人的奋斗精神和对细节的执着,在极端困难的手绘报纸时期都坚持内容的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一个内部发行的小报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许,大众的喜爱,成了中外赏石交流的平台,让中国的赏石文化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如果说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总书库收录的《宝藏》杂志是中国赏石文化的国家记忆,那么,第一代赏石文化的媒体人用心记录创造的一个个经典和他们的故事同样也是中国赏石文化中不可抹去的国家记忆。

二、 全国性赏石协会“中国观赏石协会”:

随着中国赏石文化的复苏和发展,中国各地的赏石流派也雨后春笋般遍布大江南北,各地的赏石组织都尽可能的发挥地方石种优势,宣传当地的石种和文化,对赏石的一些全局问题看法分歧较大,各地的石种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南方玩南方的石头,北方玩北方的石头,导致10多年中国观赏石协会一直未能成立。

2005年,备受石界信赖的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寿嘉华受重托,终于将中国观赏石协会顺利组建。寿嘉华是一名地道的奋斗在最前沿的地质专家,1960年至1965年寿嘉华在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云南省地质局中心实验室从事岩矿测试技术工作、在地矿部物探局物化探研究所从事物化探科技管理工作、在地矿部物探局任计划处处长、在地矿部直属单位管理局任副局长、在地矿部财务司任司长、在地质矿产部任副部长、在国土资源部任副部长。

2005年8月25日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了全国性的观赏石组织“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简称中石协,会长寿嘉华。中石协是由与观赏石行业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观赏石爱好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国土资源部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协会成立以来,通过发展组织、发挥广大会员参与和支持作用,制定部颁《观赏石鉴评标准》、开设鉴评师培训班和组建鉴评师队伍、评选“观赏石之乡(城、都)”和观赏石基地、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观赏石资源调查与保护、举办观赏石理论研讨高层论坛和全国大型观赏石展览展示、与国外各相关组织交流互访、出版观赏石科普丛书、主办报纸、杂志、网站等工作,切实促进了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2010年中国观赏石协会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中获3A等级,会标也正式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商标认证。

经过二十多年的赏石文化发展和国际赏石交流,中国大陆的赏石发展从最初的资源换资金和技术,到现在,大陆建立起了全年的赏石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之后,首先建立了观赏石“部标”和“国标”;其次通过国家立项,进行了全国观赏石资源的调研,绘制地图,了解资源分布、储量和特性,摸家底;第三就是对中国赏石文化进行了梳理,回溯上千年赏石文化的脉络,总结改革开放近三十年赏石文化的成果,集中了全行业的力量编撰了《中国石谱》;第四就是培养了观赏石人才的队伍,包括观赏石评估师、观赏石价格师等等,把中国赏石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往二十年,赏石文化曾经辉煌的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反过来到中国交流和学习,中国建立起了赏石文化自信,创造了赏石艺术巅峰,中国成为了世界赏石文化的中心。

三、 连续性的赏石活动“北京爱石日”:





什么活动每月办一次,可以连续办8年半,办一百届,是的,这就是北京爱石日,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群众赏石活动,而且把群众赏石和书法、绘画、歌舞、戏曲、诗歌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结合起来,每一届都别具特色,在中国的赏石文化中可以说是一个壮举,而打造这个赏石文化壮举的就是北京观赏石协会会长何宝宽。

何宝宽是一名企业家,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出生于1958年,名下有北京瑞恩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大江南花园酒店等多家公司和酒店,他爱好周易,现任北京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观赏石协会成立于1995年,2008年5月,何宝宽当选为北京观赏石协会会长并创办了《北京观赏石》杂志。

何宝宽为人古道热肠,在各界赫赫有名,北京观赏石协会举办各种活动经费紧张,他就自掏腰包补贴协会的各种活动,北京爱石日每月20号举办,雷打不动,一办就是100期,一办就是8年半,他还积极组织协会会员走出去参加社会活动,把赏石文化向全社会推广,2019年4月,他就带领北京观赏石协会会员参加第一届雄安文化艺术节,这届艺术节意义重大,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五大博物馆参展,这是奇石与古玩的碰撞,是第一次奇石与文玩、古董同台竞技,把赏石文化真正的搬上了国家艺术的大舞台。

2018年12月20日,北京观赏石协会第 100 届 “北京爱石日”在陕西大饭店举行,意义非凡,中国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寿嘉华女士受邀担任第100届“北京爱石日”盟主。

寿嘉华会长提出“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 ”的“六个一”赏石新理念,成为爱石日的宗旨,把赏石活动真正的和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起来。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各个专业委员会的会长,各届爱石日的盟主均出席,这凸显了本届爱石日的重要,也彰显了中国观赏石协会对北京观赏石协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北京爱石日”至今已走过八年七个月的艰辛里程,一百次明月圆缺在历史长河中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赏石团体来讲,能够坚持不懈地将这项活动开展下来实属不易! 八年多来,随着“北京爱石日”的影响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享誉中国赏石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当代赏石文化以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为目的,以群体性参与为特征,虽说各地观赏石组织自身条件不同,但总体目标不是停留于满足娱乐需求,而是发挥组织能力和集体智慧,将赏石文化实践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北京爱石日”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按照“赏石艺术进社区”、“让每个家庭拥有一方石头”的口号,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把宣传推广赏石文化艺术、促进观赏石经济发展落到实处。

凡事预则立。每一届“爱石日”,盟主都要做主题发言和爱石展示,其中包括自己的收藏经历、赏石理念、审美实践以及参与赏石文化活动的各种体会,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比如:第 6 届盟主焦洪光,专注于水盘、衬板及配饰等赏石系列产品的研发,他在会上提出了“赏石不仅是发现的艺术,更是表达的艺术”这一理念;第86届盟主刘德利,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多年经验,全面论述“园无石不秀”的观点;第 24 届盟主秦晓光,首次就“水韵金海石”的主题,进行种类细分的理论探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观赏石协会周正祥会长,将 31 届“爱石日”办成了一次专业性强、整体水准极高的盟主论坛;97 届盟主蒙驷,提出“好石头才是真正的好”这一主题内容,这一观点在微信平台上引发网友对“什么才是好石头”的热烈讨论。第 98 届盟主张民勋,以“快乐赏石、健康生活”为主题,分享了赏石与生活、赏石与健康的关系;第 99 届盟主、赏石理论家徐忠根老师,组织了“探讨理论、强化实践”的主题讨论,根据多年来赏石理论领域存在着的实际问题,就“如何发展中国赏石文化艺术理论”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年来,“北京爱石日”得到了北京郊区各赏石协会的支持。如:第 49 届、84 届“爱石日” 活动,以盟主刘守东为核心的平谷石友团、第 18 届、81 届“爱石日”活动,盟主张春德领导的密云根石协会,多次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参与交流,拉近了石友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在“爱石日”活动期间,也积极邀请兄弟协会的石友前来参加。这些年来,先后有甘肃、内蒙、辽宁、河北、天津、江西、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的石友,多次进京参加“爱石日”活动,而且还在活动现场展示收藏的爱石,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帮助北京观赏石协会进一步把这项活动搞得更好。第 95 届“爱石日”活动,在盟主杨宏峰的酒庄举办,大家齐聚一堂,共话美石与美酒的历史渊源。

“赏石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可以说是北京观赏石协会近年来的一出重头戏。其中费文勇副会长在担任第 43 届盟主时,组织走进东华门社区,以东华门 12 个社区为试点,开启赏石文化进社区的专项系列活动。为此,原中石协高谊明秘书长代表寿嘉华会长,现场肯定了“爱石日”活动对弘扬赏石文化所做的贡献;第 51 届“爱石日” 盟主王婧,作了以“赏石文化进万家”的主题论述;第 65 届“爱石日”盟主冯志明,带领大家走进东城区金融街道;第 69 届盟主赵忠祥,协助协会与西城区金融街道 4 个协会的 19 个分会,建立了友好关系;第 92 届盟主吴敬萍,带领大家走进大兴亦庄开发区文体中心大楼,领略了亦庄文体中心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北京观赏石协会有一个《老贾闲谈》视频节目,史创于2005 年4月中国网通的北京宽带网,网络视频节目主持人老贾以网络视频节目形式开始报道赏石文化,成为赏石文化网络视频节目主持第一人。老贾喜欢奇石,又是节目主持人,而且还具有中国网通(后改为中国联通)作为网络后盾,足迹踏遍全国,为赏石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退休后北京观赏石协会为老贾重新建立起所属北京观赏石协会的《老贾闲谈》演播厅,让老贾拥有了一个让他继续为石文化继续贡献力量的舞台。

老贾十几年的对奇石的视频报道过程中,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从西北之北阿勒泰,到祖国的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从黄土高原的大寨到祖国的宝岛台湾都留下了他赏石文化的拍摄足迹,他拍摄了1500多部奇石视频,对全国各地的30多个大小展会定期的做了报道,其中,从多前年的《王长河谈笑风声聊藏瓷》到两年前的额河奇石《钢铁战士》发现记,从多年前阿拉善的高峰论坛到2017年对台湾花莲赏石展会的报道,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

百届“北京爱石日”圆满收官,并不意味着此项意义重大的活动就此结束,北京观赏石协会将坚持为“石友服务”的原则, 继续将这项活动开展下去。 回顾过去,百届“北京爱石日”的成功经验,离不开寿嘉华会长的热情支持,离不开各地兄弟协会的积极协助,离不开赏石界元老们的指导,离不开广大石友的参与!展望未来,北京观赏石协会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全国各地的兄弟协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国的赏石文化。

四、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石非石”展:

2019年的四月,在北京长安街的国家大剧院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拉开了帷幕,明暗变化的光影把奇石变得梦幻、古朴的陈设让奇石更加夺目,大型的书法和绘画,更衬托出奇石要表达的禅境,这是奇石做为艺术第一次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让每一个爱石人为之倾倒。这次展览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汇石融通承办,来自全国48方造型精美的观赏石,在国家大剧院1200平米的展厅里熠熠生辉,盛况空前。

3月26号“石非石”进行了预展,预展期间,各路媒体就纷纷进行了报道,在石界激起不小的波澜,小于儿当然不会放过家门口这样重要的石展,在预展期间就跑去观看。参展的四十八方奇石,有传统的四大名石如灵璧石,有新近发掘的石种如陈炉石等各种奇石中的精品,每一块精美绝伦的奇石摆在书案上、茶几上……,配以大型书法、绘画作品,展示了中国文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审美。“一石一世界,一花一菩提”,艺术家以石头为灵感,以书斋、茶室、厅堂、禅房等文人生活空间为载体,创作出奇石生活艺术空间,向世人展示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学和传统人文精神。

四月八号,“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正式开幕,小于儿和易文海老师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易文海笔名石话诗说,北京市朝阳区语文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国《诗刊》子曰诗社社员。他为奇石做诗数千首,是石界诗人;“石非石,是非我;石是石,石是我”,同行的易老师感慨道,是啊,“石非石”看似展示的是一方方石头,实际表达的却是人,当石头走进厅堂,摆上书案,石头已不仅仅是石本身,而是融入到了中国文人生活之中,天人合一,石是你我,我们就以石话诗说易文海老师的《石非石歌》结束“石非石”展,希望天下的爱石人,都能感受奇石中的你我。

石非石歌

文/易文海

石非石

很逗的一个名字

倒是引起我们的思索

石头到底是什么

北京

国家大剧院

把几十块石头

请上最高殿堂

让石头

风风光光的

着了一把火

在这里

石头是一首诗

石头是一支歌

石头是一座山

石头是一条河

石头是辽阔的远方

石头是眼前的生活

石头启迪思想

石头给人快乐

石头告你刚强

石头叫你无我

石头是大自然的精灵

石头是天地间的杰作

古人把石头当做寄托

寄情山水

不再落寞

拜石为师米襄阳

爱石如命苏东坡

在他们眼中

石头是老师

能告诉他们很多很多

瘦皱漏透丑

动静灵雅拙

嶙峋突兀的石头

让他们享受了

人生最大的快乐

石非石

石是石

石头本是石头一颗

石头让我们爱它

但不要着魔

石头让我们懂它

也不是炒作

石头要一块石头落地

石头偏爱踏踏实实的你我

石非石

是非我

石是石

石是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奇石江湖
奇石江湖
讲述奇石和奇石人的故事
5文章数 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