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0
分享至

随着时代发展,智慧政务日渐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新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句口号也早已深入人心。但从更深层次来讲,大数据到底为政务服务带来怎样的变革?

带着这一疑问,《数据》杂志采访了软通智慧高级副总裁郭炜。在对方看来,从传统政务服务到今天的“一门式”智慧政务服务,这其中最大的转变就在于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走向了服务型政府,通过大数据技术推动的“互联网+传统政务”成为打造服务型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趋势所向。

如何实现“一门式”服务

关于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来实现“一门式”服务,郭炜认为离不开三个条件:标准化、数据共享和服务机制以及场景。

标准是打造国家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前提条件,这个标准不止是纯技术性标准,还包括服务规范的标准、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等等,有了标准,才有据可依,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路径才能协同配合。

而标准之后,是数据的打通。要想让群众少跑腿,或只跑一次腿,就需要在数据层面上解决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流程等问题,这就需要有非常完备的数据共享和服务机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场景则是实现智慧政务服务的触发点。郭炜举例称,此前国家在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时,由于涉及到各垂直委办局之间的各种因素遇阻,这时场景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触发点,通过场景各部门间可以迅速整合数据并打造“一门式”的服务机制。

另一方面,郭炜也强调,政府的管理体系是决定“一门式”服务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他表示,大数据或互联网终究是技术层面的赋能,如果政府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跟不上“一门式”的要求,即使新型系统上来后,也难以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智慧政务服务的五大特征

相比于传统政务服务,智慧政务到底实现了哪些方面的突破?郭炜表示,“一门式”政务服务的本质是降低中间沟通过程,减少市民跑部门的次数,同时简化政府部门之间业务沟通的流程和机制。围绕方便市民办理业务这个核心目标,郭炜总结出了智慧政务服务的五个特点:一证办、一次办、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

“一证办”是指政府内部数据互通以后,市民不用再依次跑各个部门开具繁多的证明材料,只需带上主要证件,就可以顺利办理业务。“这背后解决的是整个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里的唯一性问题。”郭炜解释到,“就例如身份证号作为整个政务服务体系里面唯一的标识,它关联着市民很多业务属性,如果基础信息库能将这些个人信息关联起来,就能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效果”。

有了数据联通后,在实现“一证办”的同时,也能实现“一次办”,也就是对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申报材料齐全的事项,通过平台一次性就可以办理,“这背后解决的是流程简化问题”。郭炜解释,因为数据联通实现的跨部门、跨层级、跨流程的问题,因此办理业务过程中的一些重复性工作能够被取消,办理流程得以简化。

一次性办理通常也意味着“马上办”。这背后解决的是数据实时分析的问题。数据联通以后,业务办理当事人的基本属性可以迅速关联,并当场给出分析结果,判断当事人是否符合申请要求,实现“马上办”的效率。

另外,关于“一门式”服务,现在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需求点是“就近办”。郭炜表示,在数据联通上,当前整体已经向着国、省、市、区这四级行政单位的数据打通,处在区级行政层级的市民可以实现就近办理,但对于区级以下的社区街道、乡村,由于服务一体化平台还没有覆盖到这个层级,很多农村村民或者偏远社区的居民则难以享受就近办理的便捷。郭炜希望平台下一步可以延伸到街、乡这个层级,通过智能化的终端一体机将这个群体覆盖进来,构建更为完整的服务体系。

“网上办”目前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相比于线下办理来说,网上办理的便捷度称得上是质的飞跃。当然,这背后如果没有大数据和流程化、标准化的支持,无人化的线上办理也无从谈起。

“互联网+”的后面才是主体

对于像软通智慧这样的大数据公司来说,做智慧政务服务拥有比较深厚的互联网基因以及数据驱动力,这是优势所在。但对于具体业务来说,与服务对象的磨合仍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也是当前几乎整个大数据行业都在摸索的“应用场景”问题。

郭炜表示,“互联网+后面的东西才是主体。没有了后面的主体,‘互联网+’就是飘在天上的云。”放在政务服务身上,郭炜认为,做政务服务,不在于一开始要重构多么大的平台,而在于找到合适的业务场景来牵引政务服务的提升。

无论是互联网寻找“+”的主体,还是大数据技术寻找应用场景,本质都是技术对于某个传统行业的理解问题。他表示,一开始大家连数据共享这种理念都没有的情况下,国家强制要求打通数据壁垒,促进数据融合,但脱离了具体场景,数据融合不知道要怎么做,这时候就需要用场景来驱动,当有了场景驱动,数据活性就变得更好。反过来场景也会提出新的数据融合需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郭炜看来,从传统政务服务到智慧政务服务,并不是从零到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像一个波峰和波谷,互相牵引,而我们需要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互联网+政务服务,本质上加的是传统服务,也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改变传统的IT信息化以方便政府管理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对于今天以服务群众为核心来说,政务服务有了很大升级。

观点

政务服务是toG还是toC

大数据助力政务服务是toG还是toC?这取决于政府的角色定位。在管理型政府时期,IT信息化是以服务于政府管理为核心所搭建的系统,所以各垂直类委办局以管理监管条块为核心来建立,导致数据的不互通,而各部门间的数据相对孤立,就需要当事人自己跑通各部门去求证彼此的吻合信息,那么当数据打通之后,就可以实现数据替人跑腿,“一门式”服务也就变得可能。

总体来说,传统政务服务模式是为政府服务,而新型政务服务模式是为市民服务。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就必须要考虑服务体系的实施模式和建设模式,需要有别于传统的IT服务方式,也就是以服务市民为出发点。因为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大数据在政务服务领域毕竟是一个toG到toC业务,而不是直接toG的业务。

文 / 李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北京发行量最大综合类经济日报
207249文章数 2975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