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消失25年的台东区,那些记忆里的老台东!

0
分享至

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这也是青岛历次区划调整意义与影响最大的一次。“撤销台东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那一年,台东区这个老青岛重要的建置成为了历史。

今年,是台东区建置消失的第25个年头,那些曾经的记忆始终存于内心的深处,时常像过电影般在眼前浮现,有着我永恒的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感情。作为一个曾经的老台东人,搜集了部分老照片,虽然比起老沧口的照片少了很多,也可能是我搜集能力有限,但不管怎样,就让我们沿着这些渐已模糊的旧影,去找寻一下属于老台东曾经的回忆。

撰文/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编辑/徐佳

1899年德国当局关于批准将扫帚滩、杨家村集拟台东镇的名称的布告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征购了上青岛村、大鲍岛村的土地,并在杨家村附近(现台东六路一带)的空地上建房安居。根据规划,几个月的时间里,一个新的华人居住区建成,因在烽台岭(现贮水山、俗称大庙山)以东,所以称为台东镇。

1899年10月第一座房子奠基,三个月后建成完工。1900年台东镇商业街横空出世,台东商圈以现台东三路为主线向四周辐射。

1900年6月,德胶澳总督颁布《德属之境分为内外两界章程》,其中将青岛附近作为内界,在内界中又划分了九个区,即青岛、大鲍岛、小泥洼、孟家沟、小鲍岛、杨家村、台东镇、扫帚滩、会前;其余为外界,外界划分为李村等若干小区,共辖村庄274个。其中,台东镇是德国当局开辟的一个平民居住区。

到1910年,青岛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原城市区划格局大大限制和束缚了城市的发展,内界九区格局显得格外碎杂,且不利于管理。1910年,德胶澳总督颁布法令,将内界原有的九区合并为青岛、大鲍岛、台东镇、台西镇四个区。

二十世纪初的台东集市

二十世纪初台东镇

1900年左右,台东穷汉市的少年(“涧中细流”提供)

台东镇巡捕房

台东巡捕房建于1909年,是德占时期青岛六大巡捕房之一,为德国人所设的巡警衙门。1922年12月,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设立了胶澳商埠警察厅,台东警察分署就设在这座老楼上。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这座老楼又成了青岛特别市公安局的第四分局。青岛解放后,该楼成为青岛市公安局台东分局办公楼。

台东镇集市

二十世纪初德占时期的台东万寿路,街道已相当繁华。

1922年胶澳商埠(青岛市)行政区划图

1922年12月10日,北洋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收回青岛的主权,辟为商埠,定名青岛市,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由中央直辖。辖境仍沿袭德国租借时的境域,将青岛市内划分为青岛市街、台东镇、台西镇,其他各地均称乡区。同年,将台东镇改为台东区,台东区正式建置。

此时,台东镇已扩展到北至台东六路、南到桑梓路、东抵福寺路、西临顺兴路,人口骤增。据《胶澳志》所载之1925年户籍统计,台东镇有6114户,居民27398人。据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记载,仅马路就增加了稻荷町(今道口路)、坪井町(今平定路)、吉野町(今雒口路)、顺兴町(今顺兴路)、鹰门町(今云门路)等31条。日文版《青岛要览》记载,在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台东镇约有千余户,人口5千余人。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为使城市发展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1929年9月,将青岛市划分为第一区、第二区、台东区、四沧区、李村区和海西区等六个区。

1933年国统时期绘制的青岛市第四自治区(原台东区前身)行政区划图

1932年,青岛市政府实施地方自治,撤销台东区,成立第四区。

著名作家王统照在《青岛素描》这篇散文里这样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台东镇:“台东镇现在成了工人、小贩的居住区。自然马路、电话、汽车哪样都有,可是旧时的黑板门,小店铺的陈设,冷摊的叫卖声,仿佛到了中国较大的乡村一样。这里很少摩登的式样。有不少的短衣破鞋的男子,与乱拢着髫子仍然穿着旧式衣裤的女人。小孩子光着屁股在街上打架。拾蚌螺的贫女提着柳条筐子从海边归来。矮矮的瓦下,门口便是土灶,有的还有些豆梗,高粱桔,似是预备做燃料用的。相比岛城沿海地带的由德、日、美量体裁衣式打造的中山路商业街,台东镇的出身绝对是平民。”

《青岛市实施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出台后,1935年5月,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按照地势、人口、事物繁简程度,每区设立办事处和办事分处。市区划为8区,即东镇、西镇、大港、小港、海滨、浮山、四方、沧口。

1935年5月,青岛市政府重划市乡区域并改定名称,撤销第四区,成立台东区。

1938年1月,日占青岛特别市实行保甲制度,警察局管辖区为保甲行政区(台东区维持不变)。

1946年,青岛市警察、保甲区划分离,二者各有台东区。

1949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实行警保区划统一,台东区为统一区名。

1949年6月,在顺兴路成立了台东区人民政府,政府调整区划。其中台东区的区界为:西自昌乐路经华阳路至辽宁路交点;北至鄱阳路、蒙古路交点;西北自鄱阳路、蒙古路交点至胶济铁路及昌乐路交点处止;西南自辽宁路、华阳路交点起,沿松山路至广饶路及天台路交点;东自新民路南头至通化路、洮南路、和兴路交点处;东北自和兴路东头至海泊河崖,经海泊河崖至鄱阳路、蒙古路交点处;南自广饶路及天台路交点处,至天门路东头;东南至天门路、新民路交点。

1951年8月16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青岛市区调整区划。其中台东区的区界为:东至仲家洼3号炮台(现镇江路一带);南至青岛山与贮水山、湛山的分水岭;西至昌乐路河,经青海路、临朐路、吉林路、泰山路、登州路至兴安路止;西北至胶州湾海岸;北至海泊河岸。

1982年3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市北区与台东区大连路至辽宁路段的区界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区界为:南起大连路、延安路路口,沿登州路北接泰山路南段,经松山路至辽宁路,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市北区原管辖的登州路41~51号单号,划归台东区登州路街道。台东区原管辖的泰山路133、135、143、145和松山路1~13号单号划归市北区黄台路和大港一路街道。

1935年,胶澳台东区商业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民国二十四年和二十八年,青岛胶澳台东区商业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壹股、贰股各一枚。

1936年,民族事业家周鼎臣在大成路2号创办崂山烟厂,图为1937年全体职工合影。

1941年,重修台东清溪庵纪念

1942年,台东镇同庆酒楼开业

上世纪四十年代,台东昆明路“德生祥成衣局”外的老青岛(“涧中细流”提供)

1949年,天主教在台东创办的钦真小学师生合影

1956年,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台东区办留影纪念

1957年,台东八路联合诊所周年留念

1957年,中共台东区委党校合影

1958年,台东六路小学

1959年,台东区小学生清明节扫墓

1960年4月28日,青岛市第一个城市人民公社——台东人民公社成立。

东光路煤店批斗大会(张秉山摄影)

延安二路小学庆“六一”献礼

1961年,台东区人民委员会任命书

青岛台东工业局民兵袖章

1962年,台东区选民证

青岛第十九中学老校门

1965年,民办台东中学毕业留念

1965年,台东化工厂第四季度先进集体钳工小组全体合影

1971年,台东区职工篮球赛五好运动员纪念

1978年,台东区革命委员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奖状

东仲家洼小学毕业留念

1980年,共青团台东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三团合影

1981年,台东区更衣证

1982年,台东区干部职工业余学校结业证

郭口路(台东邮局)后的职工业校

八十年代青岛市台东区人民政府工作证

1985年,台东区十届人大代表证

台东大酒店前身台东旅社(逄淑才收藏)

拓宽修路中的台东一路

汉口路小学

八十年代的海军大院

八十年代的利群

1989年台东区治安保卫先进工作者

十五中

二十九中

正大食品店

台东三路上利群百货以多家店铺组成

利群百货始建于19世纪30年代,前身为“德源泰百货店和福兴祥百货店”,1964年青岛商业主管部门将福兴祥百货店与德源泰百货店合并,正式冠名为“利群百货商店”,又将台东三路上的永信布店以及周围的一些小商铺划归利群,在台东三路有四个门市部,一层为百货商店,二层居民区。

台东三路与威海路交界

左边的建筑是老二百的家电部和食品部

80年代的台东三路商业街

台东清溪庵曾经仅存的两栋厢房(网友“俞大厨”拍摄)

玉皇庙又名清溪庵、下村庙、俗称台东大庙,建于元朝,属道教庙宇,历史比天后宫、海云庵还久远,每年正月初九,下村庙都有热热闹闹的萝卜会。因庵在台东镇,故又称为“台东镇萝卜会”。建国后,庙中的神像在“扫除封建迷信”运动中被拆除,1965年废除了清溪庵,拆除了前院前殿,建了三层楼的台东文化馆,1966年6月正式使用,后殿是台东区少年宫,仅存几间厢房,2005年7月初彻底拆除。

青岛啤酒厂

已被拆除的台东一路与丹阳路、大名路街道。

威海路上的青华摄影

台东市场百货店一侧(逄淑才收藏)

承载无数老台东记忆的市场楼

台东市场楼是当年台东三路的中心轴,始建于1933年,回字形建筑,分东西南北四门,正门(北门)在台东三路,南门在台东一路,西门在昆明路,东门在福寺路。据《青岛指南》记载:“商业市场,为商人杨圣训等集股所建,完全为商办之市场。内部组织,除蔬菜摊贩,鱼肉市场,及洋杂货铺,估衣铺等外,并设有小戏园,落子馆、说书场等,以供一般平民工余娱乐之需”。一层经清理整顿后成为台东蔬菜公司的蔬菜副食品商店。二层在解放前经营布匹、化妆品、花卉、服装店等,长期来一直是台东镇最大的商业市场。东门福寺路的南面是商业茶台,后称光陆大戏院。1953年经过整理装修,不在是回字形建筑,福寺路东门封闭,改称青岛第二百货商店。

台东区医院

台东西二路老路牌

鲁菜三大楼之一的台东聚福楼

聚福楼是青岛著名的鲁菜馆,与春和楼、顺兴楼并称为岛城“三大楼”,位于台东商业中心台东西二路30号。1998年,聚福楼被列入台东区政府的台东三路拆迁改造项目,原址拆除后停业至今,虽时隔多年,很多老青岛仍会不时怀念起这座百年老店。

大陆茶庄

2017年7月,长兴路9号大陆茶庄本号,那座记载着台东镇发展历程、承载了无数老台东记忆的老建筑,终究逃不过逝去的命运。在一阵阵轰鸣的挖掘机下,消失在一片瓦砾废墟之中。

上图为王挺老师1992年拍摄的一张照片,现在看看,除了左侧那座楼体貌似存在之外,其他的已全部消失。

新华楼澡塘

九十年代初,随着台东三路改造的序幕,台东新华楼澡堂、台东交电家电部、台东化工商店、服装三厂和一些住宅被坼除,改造成了后来的当代商城。

辽宁路最南端的聚福楼饭店山口路门市部(王挺摄影)

青岛乳胶厂

台东公交车站上的2路小公共

台东五金商店

一大五金行,始建于1936年,历史悠久,后来改为台东五金商店。

台东交电商店

台东化工商店

延安路大转盘原貌(吴威拍摄)

八十年代的台东一路

金鹿商场外

延安路邮局外

台东酒家外(以上延安路大转盘旧影均由王挺摄影)

拆迁前的崂山大院(吴正中摄影)

人和路,原30路电车总站

曾经的北仲食品店(王挺摄影)

改造前的仲家洼

仲家洼旧影

1994年,利群商厦开业

桑梓路与人和路交界

14中后墙外

台东区医院后来改为青岛骨伤医院

台东邮局

大成路老路牌

清和路老路牌

太平镇老路牌

青岛市区划前,老台东有一个辖管地叫太平镇。北至汉口路边的海泊河,南与北仲家洼接壤,东至四号炮台(现改为南口路),西至洮南路。2000年伴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太平镇从青岛市的版图上悄然消失了。

“新华里”初建时为市场之用,名为“新兴市场”,与大陆市场、东兴市场并称为台东镇三大市场,后随居住人员的不断增多而逐渐演化为平民大院。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市政府于1951年正式将之命名为“新华里”。

曾登上银幕的大光明电影院

大光明电影院,位于台东一路53号,1958年建。

台东电影院

台东电影院,位于云门一路28号,1939年建,原名慈光电影院,青岛解放后更名为台东电影院。

遵义剧院罕见照片(毛卫东摄影)

遵义剧院,位于福寺路4号,1928年建,原名商业茶台,称过光陆大戏院,1966年更名为遵义剧院。2003年拆迁,原址是现在的台东万达位置。

2002年千川百货店庆

1994年5月,根据国务院“国函(1994)32号”、省政府“鲁政函(1994)74号”文件批复,对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5月12日,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以“青发[1994]17号”文件《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正式宣布对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台东区并入市北区。

1994年青岛市区划调整前的市区区划图,最后的台东区......

1994年,台东区这一名字从此消失,但那些曾经的印迹与无数老台东人的美好记忆,将永远存留。转眼间,台东区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5年了,搜集编辑部分图片资料,也谨以此组图文——

纪念逝去的老台东区......永远的370204......

消失的台东区是每一个老台东人永远的牵绊,尽管城市的发展、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挡,但依然怀念那曾经的老台东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沧桑巨变,但在我眼中,依然有着最淳朴最难忘的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凤凰网青岛
凤凰网青岛
青岛城市精英第一资讯平台
6828文章数 125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