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百度发布了一则官方声明,对近期自媒体报道的“垄断医疗内容”一事做出正式回应。根据声明来看,百度认为“垄断”一说完全有悖事实,但也确认了自己确实会与医疗健康平台签署独家合作,目的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搜索内容质量,而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仔细想来百度对于医疗内容似乎过于热衷。在经过“血友病吧事件”和“魏则西事件”之后,百度对“医疗”依旧异常执着,似乎完全不顾它的敏感性,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想要探究这个问题,不妨来看下百度此前的财报和公司架构的调整,这其中就隐藏着答案。
据百度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15%,至241亿元,一季度运营亏损9.36亿元,是百度在2005年上市以来的首个季度亏损。而搜索广告作为占比最多的收入来源,在近几个月的表现也并不理想。随着营收“主力”实力衰退,若想弥补上财报上的数字缺口,百度只好谋求其他出路。
那么,其出路是什么呢?在短期内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动表现不好的广告收入进行提升。但在新闻资讯大爆炸的时代,竞价排名已经“落伍”,也容易引起反感,内容营销才是当下最好的选择,选择是用户自己做的, 与百度的关系更小,让百度能够有刚多的操作空间。而想要将内容营销做好,就必须有足够广泛且优质的内容基础,独家合作便由此诞生。
百度近期架构的调整以及高管的离职也能够佐证这一点。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宣布辞职,同时,百度公开将搜索公司战略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组,并晋升沈抖为高级副总裁掌管该业务线,凑巧的是,沈抖此前负责的正是百度信息流业务体系。
那为什么是医疗呢?这个原因就比较简单了,在广告业务中,收入领域的排名依次为医疗、零售、教育。对于百度而言,医疗是能扭亏为盈的“金钥匙”,因此,虽然容易引发敏感话题,也不惜要铤而走险尝试一回。
由此来看,此次百度与医疗健康平台签署协议固然有为了提升内容质量的目的,也是顺应潮流做出的选择,但不可否认的是,百度也想借此来摆脱困境,增加收益。这种情况下,百度的内容营销一定会更倾向于追求利润,最终内容营销也将走向竞价排名的的老路,类似莆田系医院很有可能会成为内容营销的主流,这对于用户以及与百度签署协议的平台而言都将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