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推进跨域立案、线上送达,让百姓“少跑腿”,让诉讼服务“多跑路”

0
分享至

中国日报6月13日电(记者 曹音) 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12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在会议上指出,全国法院将全面推行网上立案,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跨域立案服务全覆盖,设立专门服务岗位,最大限度便利群众诉讼。2019年底前,长三角地区法院要100%实现辖区内及跨省级行政区跨域立案。

最高人民法院同时要求,全国法院要推动审判辅助执行事务集约化办理,将分散在各部门各环节、影响诉讼进程和审判效率的送达、保全、鉴定、评估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统一协调管理,集中调度办理,真正让老百姓一站通办、减轻诉累,让法官轻装上阵、专心审判。推动建立集约化送达机制,确保2019年底前全国四级法院100%开通统一送达平台。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跨域立案诉讼服务改革,推动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解决好异地诉讼难等问题。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所谓跨域立案,即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可以就近选择法院,不受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的限制,享受家门口法院诉讼的便利,进一步提高了法院立案的工作效率。

当事人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就近选择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理立案接收手续。收件法院收到材料后,通过高速扫描仪等先进科技设备把原告的起诉材料上传给有管辖权的受诉法院,并通过“跨域立案”系统填写相关信息,移送给受诉法院。受诉法院认为符合立案规定的,将受理通知书等一系列电子材料发回收件法院,收件法院再通知原告。

本次座谈会上,全国各高院院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就各自法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介绍,并表示将着力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纠纷的能力水平,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葛晓燕在会上表示,全省118家法院以“收转发E中心”为枢纽,全部建成智能化服务平台,帮助老百姓实现了省内跨域立案。

李先荣和简芝夫妇就是“跨域立案”的受益者。夫妇俩系乐安县粮食局江边粮食储备库的退休职工,在乐安县公溪镇有所住房。2017年,公溪镇开展新农村建设,需修建一条公路。由于夫妇俩的房屋位于该公路的出口,所以房屋面临拆迁。尽管公溪镇政府曾与夫妇俩就拆迁事宜进行协商,但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2017年6月,夫妇俩先后外出务工。让其没有想到的是,公溪镇政府擅自将其房屋进行了拆除。6月底,当夫妇俩赶回家时,发现住宅已成废墟。这让老两口非常气愤。由于没有住处,二人来到南昌,暂与女儿一起生活。“其实当时考虑过打官司,但费时费力,解决问题的时间会拖得很长。”简芝对记者说。“而且政府是被告,到法院立案可能会遇到干扰。”

在信访无果的情况下,2018年5月15日,夫妇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南昌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由于本案被告是乐安县公溪镇人民政府,根据管辖规定,管辖法院是抚州市临川区人民法院。但得益于跨域立案的优势,铁路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助理为夫妇俩提供了跨域立案服务,代收了其诉讼材料,并将材料通过收转平台发送至临川区人民法院。

“开始以为跑错了地方,要回到临川去起诉。要知道临川法院距离南昌有100多公里,我们还要和公司请假,时间、交通费都要花费不少,确实焦虑。”简芝说。“但听到法官介绍跨域立案,并给我们在南昌就立上案后,我真是一下子从冰窟窿又回到了暖炉旁。”

“我没想到打官司还能这样方便,不用自己来回跑,在就近的法院就可以把案立上。”她补充说道。

就这样,在法官助理的帮助下,夫妇俩递交了诉状和材料。15分钟后,他们在铁路中院完成了向临川区人民法院的跨域立案。该案最后以调解结案。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刘晓玲告诉记者,江西法院2016年开始尝试向诉讼群众提供全省法院范围内的跨域立案服务,2017年上线“收转发E中心”。目前,跨域立案及跨域协作服务已经覆盖全省法院。“当事人在江西不同地域、不同层级法院均可办理跨域立案,享受跨域诉讼服务。”

数据显示,2017年10月至今,江西法院累计提供跨域材料流转及跨域立案服务5.4万余件次。2019年1月至5月,全省法院已提供跨域材料流转及立案服务2.17万件次,平均每个工作日210件次。

在刘晓玲看来,跨域立案对法院诉讼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诉讼服务要进一步实现标准化。服务标准,服务流程,业务办理模式和文书格式都要统一。二是对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法院的跨域协作机制及效率要进一步优化。三是跨域立案对诉讼服务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比如要防止以跨域立案为名,不受理本院也有管辖权的案件。”她说。

“更高的要求就意味着法院要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的质效,努力为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她补充说道。

在辖区内推进跨域立案的同时,一些地方也在逐步尝试跨省级行政区划的跨域立案。6月5日,为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高级人民法院在河北固安县签署合作协议,协议要求京津冀法院将对涉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案件试行集中管辖,并将积极推动网上跨域立案。据了解,三地法院将依托信息平台,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通过任一法院实现立案材料的跨区提交、审核、受理工作,并通过网络系统传输至案件管辖法院,开创跨地域、跨法院、跨层级的诉讼服务新格局。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法院也在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力争按要求在2019年年底,实现该地区法院100%辖区内和跨省级行政区划立案。

针对当事人及代理人反映强烈的“送达难”问题,全国各地法院近年来都在积极推进集约化送达机制。以北京法院为例,“集约送达一体化平台”已开发上线,建设汇聚156万条信息的送达地址数据库,推进律师等主体电子送达全覆盖,实现送达地址共享、智能匹配。目前,全市23家法院全部成立集约送达中心,成立专职电子送达团队,法官发起送达任务指令后,送达团队即以电话沟通、现场指导等方式,引导受送达人选择确认电子送达地址,70%以上的受送达人能当场确认电子送达。对无法适用电子送达的,自动转换至其他团队,以法院专递、外出直接等方式送达,直至穷尽所有送达方式。

北京高院院长寇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高院大力推广电子送达全覆盖,联合北京市律协,确定律师个人全市法院长期唯一有效电子送达地址,北京市注册律师登录“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微信公众号,在线签署统一的《送达地址确认书》,供全市法院自动适用。上述信息全部纳入送达地址信息库,实现立案时自动提取、优先匹配、智能推荐。截至目前为止,北京法院已发送电子送达12万件,送达成功率达100%,民商事案件平均送达周期缩短43%。与之前相比,北京法院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送达,可年均减少450万元法院专递费用、200万元法院外出送达所耗用人力和物资费用,并有效改变逐院逐案逐人确认送达地址的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送达质效。

“送达工作是沟通法院与当事人的必要纽带,也是维护当事人诉讼权利和有效推动诉讼进程的重要保障。对于法院来说,电子送达高效便捷、节约司法资源、极大提高法院送达工作效率。与其他送达方式相比,适用电子送达的,人民法院送达人员只需要利用电子送达平台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方式就能将诉讼文书送达至受送达人特定系统,发送成功即视为送达,不用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路途中,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寇昉说。

“对于当事人来说,电子送达方便高效,减少诉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因忙于工作、频繁出差或者路途遥远等原因未能及时到法院领取诉讼文书,通过邮寄方式可能存在无法实际接收或者用时过长等问题,这些困难给当事人带来诉累和诸多不便。人民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优先适用电子送达方式送达诉讼文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当事人的诉累,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从而真正体现司法便民。”寇昉补充说道。

目前,北京高院已经收集京东、百度等18家电商企业,中国人保等7家保险公司、招商银行等14家银行及全市16家区政府的电子送达地址。下一步,还将联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采集企业电子送达地址,并确认为参与诉讼时唯一有效送达地址。

“同时,北京法院将继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电子送达需事先征得受送达人同意确认的规定,在进一步完善系统平台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加大电子送达宣传推广力度,消除受送达人对电子数据和系统平台的疑虑,让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选择同意适用电子送达。”寇昉告诉记者。

除了跨域立案和线上送达外,本次座谈会还就拓展、丰富诉讼服务中心办理项目提出了新要求,将诉讼中常常涉及到的财产保全、鉴定评估等司法辅助性、事务性工作等也一并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办理,真正做到让百姓“少跑腿”,享受高质量、高效率的司法服务。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
国家级综合性媒体网站
279483文章数 3857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