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0后第一书记·回访|李禛:实现整村脱贫,“灰”村焕新颜

0
分享至

【编者按】
明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
6月1日,《求是》刊载的习近平署名文章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
驻村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点。去年六七月间,澎湃新闻推出“90后第一书记”专题,聚焦这一年轻群体,今年我们回访了其中部分人,了解这一年他们和村庄的变化。
今年,我们也在寻找更多的90后驻村第一书记,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边就有,欢迎发邮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李禛和村民在一起,为村民讲解新政策。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担任小万村驻村第一书记近两年,李禛给人的印象是越来越黑,结实黝黑的身躯搭配一张略带沧桑的脸庞,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位年仅28岁的山西年轻“后生”。
2017年8月至今,李禛扎根小万村近两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从40.4%降至1.06%、村民人均收入由2800元升至5800元、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达到5.19万元。村民文化广场拔地而起,街巷进行了硬化,绿化也搞起来了......昔日的“灰村子”逐渐抖掉了那层沉积已久的“灰尘”,焕发新颜。
2019年1月,他的微信昵称改成了“小万新”,这已经是第三次改名,“新时代、新气象、新小万,我期待小万村有更新的变化。”李禛如此解释。
时隔近一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再次走近第一书记李禛,从故事背后感受这块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变迁。
“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动起来”
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岚县普明镇西北,白龙山脚下的小万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不过这次是作为脱贫典型村。这个昔日因“脏乱差”闻名的贫困村,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5月14日,担任小万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李禛如数家珍般向澎湃新闻细数村里发生的变化。结实黝黑的身躯搭配略带沧桑的脸庞,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一位年仅28岁,已驻村两年的“后生”。
2017年6月,李禛从吕梁市委统战部到岚县小万村任第一书记。该村被当地人称为“灰村子”,历史上属于移民村,全村姓氏达30多个,人心不齐、村情复杂是多年来困扰该村发展的难题,再加上该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上访告状情况特别突出。
初到小万村,解决棘手的“人心不齐”成了李禛需要率先解决的难题。
在吃透摸清每户的情况后,李禛思索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一方面,建立“干部先干”工作制度,2017年12月顺利推动村“两委”换届后,他和新任村干部达成共识,今后村里的大小事,干部必须守在第一线,冲在最前头,必须带头干、争着干;另一方面,李禛决心将党员群体的带头作用作为法宝,“将党日实践活动扩大到村里的群众,让党员在村里的大事小情上做表率,带动群众近距离感受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实践活动中受启发。”
两种措施双管齐下,小万村的村民发现,大家都开始积极参与村里的集体事务,“都是为了村子,人家做你却不做,是谁都会害臊。”村民王元红说。
拧成一股绳后,李禛又思索如何让贫困户“动起来”。
了解到村民有喜欢三五成群在街上聊天的习惯后,李禛开办“街巷讲堂”,因地制宜将讲堂从村委会会议室搬到群众家门口,扶贫新政策、涌现出的新典型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进入村民视野,被熟知运用。
措施很快显现出效果。李禛告诉澎湃新闻,仅今年以来,全村已经有13名贫困群众自主报名参加吕梁山护理护工培训,5名已经在北京、青岛等地实现就业,月均工资5000元,“参训人数比过去3年参训人数的总和还要多。”
每次去做脱贫攻坚经验交流时,总有其他驻村第一书记问李禛,小万村如何会取得这么大进步,有没有什么“法宝”?其实很简单,“拧成一股绳,让大家动起来。”他笑称。

新修的通村公路。
垃圾带上长出的绿化林
“小万自古落后村,村容村貌不成型;各种垃圾到处扔,一股臭气太难闻;夏天虫子更恶心,烂柴杂草满街滚;街道破烂颠簸路,碎石堆积遍布村。”这是村小学原教师、贫困户艾乃珍编写的顺口溜节选。虽是调侃,背后反映的却是对经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的不满。
如何破局,李禛面临现实难题。
一番调研后,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绒山羊养殖基地等多个增收脱贫的新门路走进了小万村。
来到村子后,李禛发现可在村里部分产量不高的土地上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便多次争取协调,引进规模6.6M,占地200亩的光伏项目基地,“土地得到流转,每亩还会给村民700元补贴,一举两得。”
目前,小万村绒山羊养殖基地二期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二期项目竣工后,可实现1200-1500只的养殖规模,届时村集体收入预计可突破7万元,同时可为村里147户贫困户户均分红1200元。
2018年6月,澎湃新闻在小万村看到,进村水泥路两侧的黄土上,种植了云杉和樟子松。当时李禛站在半人高的树旁介绍,栽树之前这里是长达500米的垃圾带,逢刮风下雨,垃圾满天飞,还会随着雨水流入农田。
近一年过去了,李禛欣喜地告诉澎湃新闻,经过精心管护,这批长在“垃圾带”上的树苗基本全部成活,长势目前喜人,已经成为进村的一道绿色风景线,“也是小万村整治村容村貌的一个缩影。”
李禛任职后,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在争取和引进400多万资金的基础上,村子新垃圾场建成、进村土坡美化、8公里的人畜饮水管道得以改造、6.2公里的街巷被硬化、占地3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拔地而起......
“村子30多年来第一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村民文化广场建成后,村民翟苟孩闲了就会去健健身,聊聊天。他告诉澎湃新闻,他在小万村生活了一辈子,头一次看到村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村里变得整洁干净了,大家也都自发维护环境。
在李禛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小万村于2018年12月实现整村脱贫,以2017年和2018年对比,贫困发生率由40.4%降低1.06%;人均纯收入由2800元上升到5800元;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上升到5.19万元。2018年11月,岚县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小万村召开,小万村的脱贫攻坚经验和做法被全县推广。
昔日的“灰村子”抖掉了身上的那层“灰”,变成了脱贫典型示范村。

新建成的村民文化广场。
从“小万人”到“小万新”
在小万村村委会,那间由一张桌、一张床、一个档案柜基本组成的面积十平米左右办公室,相较于2018年采访时,陈设基本没有变化,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在办公桌紧挨的墙上多了一张将近1米长的“普明镇小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核查整改和动态调整痕迹管理信息表”。
“你可不要小看这张表,详细记录了小万村自建档立卡以来每个贫困户户内人口变化,而且把5年的变化放在一张表上,可以非常直观的让人看到变化明显的家庭的情况,便于实施重点帮扶。”李禛自豪地说,他发明的这张表可以说是小万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新华字典”。
在小万村两年,李禛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越来越黑。
他解释,变黑最快的是2018年9月的几天,当时为了修好马蹄梁的田间路,让村民能在秋收时有一条好路可走,他和村支书在大太阳底下前后晒了整整一个星期。
但相比个人外貌的变化,李禛更喜欢让人关注小万村的变化。他告诉澎湃新闻,来小万村后,看着每天发生在它身上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干劲十足。
在小万村近两年,李禛多少对家人感到一些愧疚,“母亲好几次生病都因为我太忙,不让家里人和我说。”李禛家在距离小万村三百公里外的孝义市,每次开车得三四个小时,因为扶贫工作任务重,他很少回去。
在2017年9月20日,进驻小万村帮扶将满百天,李禛在工作完后的深夜,在朋友圈里感慨,“每每旁人谈起自己本该结婚的年纪却选择驻村工作,我先是心里酸一下,然后心里默默念叨一句,我在和扶贫谈恋爱。”时至今日,李禛仍是单身,相比个人事情,他更操心和心疼跟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他介绍,村支书郭冬珍的母亲在去年年底脱贫验收时,被查出患了食道癌,但是为了完成脱贫任务,他坚持和大家奋战在工作一线;驻村工作队长刘文胜每星期来村里工作,都在凌晨2点以后休息;驻村工作队员曹小军克服和妻子异地,孩子无人看管的困难住在村里,不单要完成工作还义务为大家做饭;驻村工作队女干部白泽英来了岚县水土不服,却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在村里扎实开展工作;包村干部郭艳平家在山西省晋城市,2018年为了能够全身心工作,连续三个月没回家,每次听到孩子在微信上说“妈妈,你怎么老不回家啊?”,李禛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李禛告诉澎湃新闻,虽然村里2018年已经脱贫摘帽,但2019年的脱贫巩固期大家不能掉以轻心,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工作。
“名为小万村,但村落不小,投入更需十万分。”2019年1月1日,李禛的微信昵称改成了“小万新”,这是他来小万村后的第三次改名,此前是“小万人”、“小万兴”。
李禛说,“新时代,新气象,新小万,我期待小万村有更新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683880文章数 50280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