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重磅!广州将再建一座科学城

0
分享至

除了现有位于黄埔的广州科学城,广州将再建一座科学城!

6日,广州北上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两份协议: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广州明珠科学园。

今年3月,南沙科学城的概念首次见诸报端。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布局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三城一区”,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健康城等十三节点。

南沙科学城是广州的一个“大招”。它是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向科技创新的“高、精、尖”迈进的重要一步。与广州现有科创基础结合,其释放的辐射能将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格局。中科院表示,将合力打造南海之滨这颗中国科学皇冠上的最美“明珠”。

先来看看它的小档案:

位置:南沙科学城大致包括珠江东、南沙湾、万顷沙、龙穴北4个片区,预计面积40平方公里。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建设方案,根据未来项目布局情况规划范围可能还有调整。明珠科学园位于南沙明珠湾。

那么,南沙科学城与明珠科学园是什么关系?明珠科学园定位为广州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今年将启动第一批项目建设工作,计划在2022年底前完成建设。

定位目标:南沙科学城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创新高地。

功能:南沙科学城将推动中科院在穗研究机构和创新资源集聚发展,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研任务和项目落地提供物理承载空间,积极打造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开放平台。

重点布局内容:聚焦信息、生命、海洋等重点前沿科学领域。

南沙科学城将如何规划

其实,此次南沙科学城的布局,从此前几个信息可以初见端倪。

今年3月,中科院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谈。会上提到院市双方合作有两个关键信息:

一是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布局建设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

二是整合中科院在广州及其他适合在广州发展的研究力量,共同推进中科院广州分院集中园区(广州科学园)建设;

在更早前,南沙披露的“十三五”规划也有暗示。规划提到,将形成中科院“一院五所”、教育部属高校系列研发机构、以港澳为主体的境外合作科研机构等三大科技创新组团。

中科院广州分院为中科院机关派出机构,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44个。广东的南海海洋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广州能源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院所都属于中科院矩阵。

也就是说,未来这些院所或将逐步向南沙科学城转移集聚。据相关人士透露,南海海洋研究所已决定整体搬迁。

南沙科学城的功能里提到了三个重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研任务和项目。其实,去年至今,一系列大院、大所、大装置正在不断地往南沙集聚,聚焦的科研领域非常前沿、尖端。

今年1月8日,中科院和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共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正式揭牌。实验室选址在广州南沙区,科研规划用地600亩,总投入超80亿元。

实验室将按照“8 7 6 5”的格局布局,聚焦八大海洋科学前沿基础研究方向,发展七大海洋高新技术研发方向,建设六大创新支撑平台,打造5个产业孵化中心,建成一流的海洋科学与工程研发基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高科技产业发展。

4月25日,实验室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目前,丁德文、周成虎、张偲院士等15个院士团队已确定加入广州海洋实验室的核心团队。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已开工建设,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将作为广州海洋实验室的重要共用资源。

还有一个“大家伙”值得关注---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冷泉装置将为可燃冰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实时长期观测和预警技术支撑,为人类安全、环保、经济、科学地利用可燃冰资源提供可靠保证,具有服务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和科学意义。

此前,广州市和中科院已签署了《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预研合作协议》。冷泉装置相关内容已纳入中科院、广州市政府、广州市南沙区政府《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合作协议》的重点内容。

此外,还有多个中科院所属单位在南沙早有谋划且已进驻,如中国科学院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等等。

其实,南沙科学城并不仅仅是引进中科院“矩阵”的科研机构,而是众多前沿学科翘楚及机构的聚集。

去年底,广州市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正式签署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学校选址在南沙庆盛高铁站枢纽区域,占地1.13平方公里,相当于港科大本部面积的两倍。港科大广州校区力争今年年底动工,将采取边筹建边招生方式进行,今年9月开始招生,首批学生将赴香港就读。

为什么是南沙?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门一节写到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示范区。

作为广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战场,南沙优势非常突出:

区位优势,南沙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心,从南沙到香港、澳门都非常便捷。

先发优势,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霍英东先生为代表的一批香港企业界人士就开始在南沙投资兴业,拉开了粤港澳合作的序幕。

空间优势,南沙自贸片区面积60平方公里,是广东自贸区面积最大的片区,土地资源丰富。

制度优势,南沙拥有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省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最有条件对标港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

平台优势,《规划纲要》中14次直接提及南沙,赋予广州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南沙。

环境优势,南沙生态良好,既有现代城区又有美丽乡村,是一座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目前,南沙正携手港澳建设创新发展示范区。共建创新型产业,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为契机,依托中科院“一院五所”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突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发展导向,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科技、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培育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发展航运物流、创新金融、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共建创新型平台,加快推进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系国家产业园、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重大平台规划建设。共建创新成果转化高地,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加强与港澳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合作。

1998年奠基启动的广州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最核心的板块。如今已成长为企业创新沃土,集聚几千家科技企业、数百平方米孵化器。与之错位,聚焦在战略性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应用的南沙科学城,将为广州科技发展注入最强力的原始创新支撑。“两城”共振,源头创新到产业应用齐飞,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广州力量令人期待。

中科院为何对大湾区“情有独钟”?

2018年底,中科院与广东就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签署了合作协议,明确首批27个合作项目,并加速具体项目操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速大科学装置集群的构建,包括要与广东省政府共同谋划筹建位于东莞的南方光源(同步辐射光源)、广州南沙的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装置等。相当于要将中科院承担建设的一批大科学装置布局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核心承载区。

同时,目前广东启动建设的7个省实验室中,中科院深度参与了再生医学与健康、材料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化学与精细化工等实验室的建设。中科院大学广州学院、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也在建设中。

如此大力地布局基于什么考虑?尤其是大科学装置,过去似乎不多见。中科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陈广浩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要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客观现实需要。“按中科院与广东省政府的合作思路,将通过共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并配套高水平科研机构及有关平台,建设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基础设施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记者】陈思勤宾红霞

【摄影】梁文祥

【校对】符如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桑无范
桑无范
刷爆朋友圈的老年情侣照
724文章数 28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