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签署气象合作协议、共建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发布“一带一路”气象合作“成绩单”

0
分享至

欢迎你浏览本篇文章,小编会努力给您带来好的作品。

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孙冰洁)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从制定《气象“一带一路”发展规划》,推动气象事业走出国门到与沿线国家、地区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等,五年多来,“一带一路”气象部门在构建合作机制和平台、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务实合作方面已经开花结果。

搭建“气象桥梁” 服务国际社会

据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已与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东盟、中亚、非洲等合作,搭建了气象领域国际合作体系。

2017年5月,《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向书》签署。(中国气象局供图)

“一带一路”倡议与WMO促进合作、加强气象交流的理念相契合,因而得到国际社会支持。”据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5月,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向书》(以下简称《意向书》)签署并被纳入高峰论坛成果。两年来,中国气象局与WMO持续加强高层交流,磋商推进《意向书》实施。双方于2018年6月举办“一带一路”气象合作会议,签署“一带一路”气象合作信托基金协议,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各类国际气象合作活动。《意向书》在国际范围内获得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可,WMO主席和秘书长充分肯定合作成果。今年2月,双方共同在北京举办首届世界气象中心研讨会,在健全各中心间合作机制和构建全球无缝隙的地球系统预报方面达成一致。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未来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在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气象部门在大气科学、气候变化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气象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列阶段合作成果。2015年10月,《中亚气象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乌鲁木齐倡议》签署并发布。在此框架下,我国推动建立了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连续举办四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自动气象站,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交通气象站,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建森林生态气象监测站和冰川全要素天气自动气象站等。2018年9月,中国气象局举行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上海合作组织用户需求对接会议,对风云气象卫星服务需求和区域气象合作进行研讨;同年10月,气象被上海合作组织成员政府首脑理事会第17次会议列为科研机构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8年8月29日,东盟国家灾害性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示范培训班在广西南宁开班。(中国气象局供图)

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气象局进一步推进与东盟国家气象部门的合作,已召开两届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并通过《中国-东盟国家气象合作南宁倡议》。通过合作论坛机制,逐步构建了重点服务南海、覆盖印太地区的区域气象合作体系。目前,已成立了东盟大气探测合作研究中心,为老挝、缅甸等国建设的气象视频演播系统已成为相关国家民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帮助缅甸开展高分辨率数值预报系统和高性能计算机建设。

作为南南合作典范,中非气象部门的务实合作持续推进。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自2013年开始对科摩罗等非洲七国实施气象设施项目援建。援建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包括了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系统、探空站、风云气象卫星接收站、气象通信网络、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预警收音机等。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为非洲国家的720名学员举办近80期国际培训班。作为首批受益的非洲国家之一,津巴布韦气象防灾预警能力提高了60%。在今年2月的WMO一区协第17次届会上,一区协代理主席将中国气象援非项目纳入其报告,认为援助项目改进了非洲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为保护非洲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此外,中国气象局还通过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2017年至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越南等10个国家举行了双边会议,在合作机制、防灾减灾救灾、气象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贡献中国智慧完善国际职责

除了拥有较为完整的合作机制外,据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气象保障能力也初步具备,并不断朝着“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目标看齐。

2017年,中国气象局被正式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两年来,该中心开发基于数值天气预报、集合预报、气候预测的产品30余类,制作提供风云卫星系列图像和天气分析产品,通过其门户网站,为全球各国气象部门提供气象业务产品和指导。2018年6月,中国气象局还被正式指定为负责海洋气象服务的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和第三极区域气候中心。

依托20多个WMO全球或区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提供观测、预报、科研、人才等对外服务。

风云卫星在轨布局图(中国气象局供图)

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的国际应用是气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体现。2018年,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多个重要国际会议中承诺,愿利用风云卫星为各方提供气象服务。今年3月,热带气旋“伊代”袭击非洲。中国气象局第一时间利用风云卫星进行监测,通过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网站提供服务产品,成为中国气象科技服务全球的最新案例。风云卫星目前正为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600多家用户提供资料和产品。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可以为全球国际用户在受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影响时获取到加密卫星观测和定制化的产品,支撑其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为了提升亚太地区国家的气象数据获取和预报能力,中国气象局卫星广播系统、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和风云静止气象卫星云图显示系统自2012年在亚太19个国家得到推广应用,成为这些国家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工具。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气候分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也是中国气象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多年来,作为IPCC国内牵头单位,中国气象局在推动IPCC改革、中国作者加入、科学文献引用、中国气候模式参与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提供多份科学咨询报告。通过举办亚洲区域气候监测、预测和评估论坛等活动,中国气象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部门合作开展区域气候变化、季节气候预测等方面研究,开发针对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气候应用产品。

依托WMO南京和北京区域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不遗余力为国际社会培养、输出气象人才。2017年和2018年,中国气象局共举办30余个国际和援外培训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超400位国际学员参加培训。

 促进双向提升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随着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作为重点,我国气象部门有力提高了科研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也使中国气象局更好地履行全球或区域中心职责,为全球和区域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中国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联合发起“提升世界气象组织二区协(亚洲)减轻气象灾害风险能力试点项目”已进入初步实施阶段。待亚洲区域气象预警支持平台建成后,将汇聚和发布亚洲各国预警信息,提升区域灾害管理能力。

2018年7月,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联合建设的亚洲航空气象中心正式运行,可对未来6小时的影响因素提供专业预报,每天滚动制作发布危险天气资讯产品多达30余种,覆盖亚洲26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气象部门也在发挥优势、积极采取行动。粤港澳气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志在将大湾区气象事业打造成“一带一路”气象合作的示范窗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成立中亚气象灾害防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上合组织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技术系列培训等;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以“中欧班列”为重点,制作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气象预报;陕西气象部门启动“一带一路”天气预报的研制工作和气象服务;海南气象部门依托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体系提升预报能力,服务铺向整个南海区域,并延伸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

感谢你的浏览,希望你能在下方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娱乐情圣
娱乐情圣
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
297文章数 3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