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圈有个名词——垃圾跑量。
经常会看到跑友会在朋友圈晒跑量,有的跑友每月跑量能达到300公里以上,也有的200公里,100公里,几十公里。那里这些跑量是否是垃圾跑量,什么是“垃圾跑量”呢?大部分的跑友都无法准确的表述出来。从科学运动的角度来看,垃圾跑量主要是指,对提升成绩无益的跑步。
那么,“垃圾跑量”真的存在吗?要怎么判断跑量是不是垃圾跑量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我们跑步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出成绩?
1、为了健康
如果跑步只是为了身体健康,那么每天只需要跑固定的时间和距离就好,一周跑3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慢跑,就可以达到使身体健康的目的,这种情况下是不存在垃圾跑量的。
2、为了出成绩
如果对跑步的速度成绩有要求的话,那么跑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垃圾跑量”。
很多跑了多年的跑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自己每天都跑的很辛苦,但是配速却一直上不去,甚至有时候还会变慢甚至受伤。这种情况下,就说明有“垃圾跑量”!
如何避免垃圾跑量
首先查找我们的训练计划,问题出在哪里,就从哪里改变。如果是制定训练计划出了问题,那就及时调整,如果是没有严格执行训练计划,那么就做好落实。关于如何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我在之前《如何备战全程马拉松》的文章中有详细提到,不再赘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训练计划一定要因人而异,结合自身情况,不要盲目的攀比跑量。科学跑步,健康跑步,不要忘了我们跑步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