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喀什湖,现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湖泊面积约1.83万平方千米。巴尔喀什湖是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条带状湖泊,最长处有605千米,是世界第四长的湖泊。巴尔喀什湖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湖水西淡东咸,最明显的分界点就是湖泊中部的萨雷姆瑟克半岛与乌泽纳拉尔湖峡。形成这个神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湖的西部有伊犁河这条大河流入,并且占到了入湖总水量的75%-80%左右,而东部只有短小的河流入湖。
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在中国古代称为“夷播海”,清朝时期是中俄之间的天然国界线。可是读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后期的中国积贫积弱,外国列强纷至沓来,不少土地也在此时被割离,巴尔喀什湖也是如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求和,与英法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可是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借着调停的名义强迫中国也签了一份《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对于两国的西部边界是这么规定的:即雍正六年所立沙宾达巴哈之界牌末处起,往西直至斋桑淖尔湖,自此往西南顺天山之特穆尔图淖尔,南至浩罕边界为界。
清朝新疆
从这条规定,我们看到清朝的最西边被压缩到了斋桑淖尔湖(斋桑泊),不过这只是模糊的范围,并没有明确,因为《中俄北京条约》的主要目的还是侵占外东北的领土。可是四年后的1864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又签订了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塔城议定书》)。此次条约明确了沙俄割占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此,巴尔喀什湖正式脱离了中国大地,后来苏联成立划入苏联国土,苏联解体后属于哈萨克斯坦。
塔城议定书割让土地
现今的巴尔喀什湖盛产鲤鱼、鲈鱼、鳊鱼、鲟鱼等鱼类,沿岸最大城市为巴尔喀什市。巴尔喀什湖的北岸是著名的铜矿带,巴尔喀什市是哈萨克斯坦的重要炼铜中心。
现今巴尔喀什湖附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