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回忆|《无问西东》

0
分享至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一)沟壑中的课堂

西南联大是没有防空洞的,对付空袭,是利用喀斯特地貌的沟堑,分散躲避,不尽亡即可!在日军飞行线路和炮弹决定生死瞬间,观众看到了那只禄丰龙教具,沟壑中,教师还在给学生上课!中医历来认为年代久远的物品如琥珀和龙骨具备安神的功效,但当炸弹涌起的土块打进沟堑,我看到的是在死生面前,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二)静坐听雨

西南联大的铁皮屋顶,给教学带来的困惑不在漏雨,而是水滴敲打铁皮的‘隆隆’声响,当教授多次尝试与学生交流失败,返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名校重器,教授的心境、坚定、意趣,是建立在认知和修为之上的感动。当画面转到图书馆前,名猫的抚养权在学生之间的流转时,我深刻理会梅贻琦先生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三)印象最深刻的话

梅贻琦校长对迷茫中的吴岭澜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什么是真实?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困惑和受到迷惑,有大智慧才能把他们从泥潭中解决出来,走在正道上,毕竟“青春也只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教育真的不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而是“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四)母亲对儿子的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这段母亲对于优秀儿子的爱和鼓励,既教导孩子看清世俗的名与利,又点出自己的怕与爱。这场母亲与儿子在灵魂平等基础上的温情脉脉,让们真切理解了“大音希声”。

从教育的角度看:惟愿天下的父亲都如梅贻琦,惟愿天下母亲都如沈光耀的母亲,惟愿天下的青年都如珍贵的你自己。

(五)成为什么样的人?

影片中吴岭澜偶入图书馆那段启发了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吴岭澜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梅贻琦先生教导、听到了泰戈尔的演讲,不再迷茫,从此成仁。而能够自信而笃定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管身旁是何人。这就是我们要成为的人的模样!

我们记忆中的西南联大

1

不浴血奋战,也能报效祖国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不能亲赴前线或参加战斗,只有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坚持谨严创造的精神,治学不倦,以期有所贡献于祖国,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茅草舍下、在防空洞里做到了,其情何其赤诚、何其热烈,这是后来任何一个时代的学子都无法真正体悟的,时隔70年,今天的联大校友仍然会时时提起“知识报国”、救亡图存的铮铮誓言。

(西南联大部分教授合影,他们坚信,文化不灭,国家不亡)

联大校友、教授陈岱孙说:“身处逆境而正义必胜的永不动摇的信念、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所具有的高度责任感,曾启发和支撑了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对敬业、求知的追求。”

当时西南联大条件的艰苦我们难以想象——学生们几十人挤在铁皮、茅草屋顶下上课;图书馆前学生排队如潮,而在暗淡的灯光下,却是一片鸦雀无声的自习景象;朱自清穷到连乞丐都嫌弃没钱,校长梅贻琦卖掉了自己所有值钱的东西,妻子当街卖早点,闻一多为补贴家用,不惜刻章卖钱……

(在简陋图书馆里刻苦学习的联大学子)

(闻一多刻图章)

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一部部为当代中国科学奠基的著作在硝烟中问世:华罗庚完成了开创性的著作《堆垒素数论》;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结构》被视为该领域的经典;张青莲的《重水之研究》、赵九章的《大气之涡旋运动》、孙云铸的《中国古生代地层之划分》、冯景兰的《川康滇铜矿纪要》、马大猷的《建筑中声音之涨落现象》、闻一多的《楚辞校补》、冯友兰的《新理学》、陈寅恪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汤用彤的《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等等都是珍贵的奠基性论著。

不仅如此,西南联大师生的爱国还体现于自己清贫如斯,却仍能心系百姓苍生。孔祥熙曾拨十万大洋给学校改善条件,但联大师生全体投票,一致同意:“将这笔钱捐给昆明人民,以报收留之恩。”

1942年,教育部决定给25位兼行政职务的名教授,每人发放一笔“特别办公费”,但25位名教授联名致函拒绝:“抗战以来,从事教育者无不艰苦备尝,十儒九丐,薪水尤低于舆台,故虽啼饥号寒,而不致因不均而滋怨。”

校长梅贻琦一儿一女也在联大读书,按规定,联大学生都能领取救济,但梅贻琦不让自己的孩子领取。后来梅贻琦,把儿女都送去参军。

这就是刚毅坚卓,这就是文人风骨。

(大学精神浴战火而不摧。图为吴晗在西南联大集会上。)

2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西南联大与中国的历史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联大师生借用《满江红》的曲调,填了一首激荡人心的校歌,荡气回肠: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逐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当年,三校师生从长沙分三路西迁昆明,其中250名学生和11位教师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几乎是用双脚,68天横跨了三省,这场旷古未有的文人长征,“体现了大家共赴国难的决心和行动”,联大师生置任何艰难困苦于不顾,教师为国之振兴而教,学生为抗战建国而学,身践的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崇高民族气节。

(闻一多给学生演讲)

闻一多,杨振宁,陈寅恪,赵忠尧,林徽因,梁思成,费孝通、邓稼先……一个又一个中国近代史举足轻重的名字,在西南联大汇合,恰似华夏大地上汩汩溪流,最终在这里汇集聚拢,终成包容并蓄的汪洋大海——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所有人的精气神都被扭成了一股坚韧的血脉。他们同仇敌忾,患难与共,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

(犹记罹患癌症的邓稼先凝望着当年召唤他回到祖国的五星红旗,思绪万千。他对警卫员说:“到建国一百周年时,你就84岁了。那时候,我们国家肯定已经富强了,你可要来看看我呀…”临终前,他最后一句话是对他未完成的使命的惦念: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

今日中国,烽火已经遥远,

但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改变祖国的命运仍未变

先辈用生命、用磨难、用不屈与血性换来

我们现在拥有的和平、尊严与平等

虽然先辈们期盼的富强盛世已经到来,

但吾辈为家国中兴业,仍须人杰

你可还愿以身报国?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青年传媒中心周宗学

审编|青年传媒中心秦晓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湖理青年
湖理青年
服务理工学子
1510文章数 2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