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脱贫攻坚英雄榜】周善红:致富思源的扶贫人

0
分享至



1986年他高中毕业,看着早已一穷二白的家,他选择跟随同乡北上打工,那一年他只有18岁。那时候他当学徒、学手艺,想着能吃碗饱饭就不错了。30多年后,这个来自苏北丁沟镇的小学徒已经成为了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全国贫困村结对帮扶行动工作组副组长。他就是周善红,一个致富思源的扶贫人。

周善红

周善红一直认为,贫困地区要“靠自己骨头长肉”,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之路。扶贫工作的“第一要务”要让贫困地区“骨头长肉”,就是要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任宁德市委书记期间亲自挂点和长期牵挂的贫困村。全村百姓靠山吃山,靠种植脐橙、锥栗、茶叶等,2013年的人均纯收入仅为4000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经过多次赴下党调研,周善红发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湿润,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但由于交通、销路等因素制约,当地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他认为,茶叶种植是下党村的传统产业,也是富民产业,下党村要实现脱贫,就必须放大茶叶种植优势。于是,他提出了“种植先行、项目引领,商贸推进、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独具匠心地创建了全国首家“定制爱心茶园”——只租茶园不卖茶叶,企业或爱心人士签订茶园认租合同,由村里将认租茶园的茶“定制”给他们,并打响了“下乡的味道”茶叶品牌。目前,“定制爱心茶园”规模达600亩,吸引了10多名爱心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前来认租茶园。由于有了投入和销路,下党村农民发展茶业的积极性高涨,每亩效益也由过去的2400元提高到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200万元。2016年全村集体收入近2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000元,实现了脱贫阶段性目标。

“输血”不如“造血”。通过在下党村的扶贫实践,周善红总结出一条经验:打胜脱贫攻坚战,必须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绿色产业,使其成为当地脱贫、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周善红(左)

多年的扶贫经历让周善红还有一个体会,脱贫致富,有好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是关键。近年来,周善红和万顺集团通过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管理等优势资源的输出,在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脱贫致富村级组织带头人和“能人”“达人”,通过他们带头创业致富,然后传帮带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

2014年起,万顺集团与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联手,有的放矢地实施贫困地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创新采取“1+11”培训模式,重点对甘肃、宁夏、福建、江西、陕西等地贫困村农户实施精准创业培训。“1”就是让参训学员在蓉中万顺培训基地集中学习一个月,讲政策、讲技术,提高学员们的创业技能;“11”就是用11个月的时间对学员回村创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帮扶和指导,通过当地政府选聘的扶贫创业导师采用“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的办法就地就近指导帮扶,蓉中万顺培训基地创业导师每季度到学员所在地跟踪帮扶指导,基地“富拼网”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开展远程跟踪服务等,确保参训学员一年时间内能够让创业计划落地,两年创业发展,三年创业成功。

到目前为止,蓉中万顺培训基地已成功举办8期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和4期扶贫创业导师培训班,为56个国家级贫困县培训1000个创业致富带头人和500个扶贫创业导师。这些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扶贫创业导师“满师”返乡后,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其中已有300多人成功创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自江西赣州贫困山村的赖华茂在万顺学习时,周善红亲自当他的创业导师,手把手地传授创业的经验,在周善红的支持下,返乡创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目前年产值上亿元,纯收入达1000万元,直接带动四、五百人就业脱贫,成为当地有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周善红认为,一个贫困家庭的成员如果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那么这个家庭的日子就不会差。自己是搞企业的,参与扶贫开发事业,重点举措之一就是要最大力度地吸纳和带动就业,让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找到事做挣到钱,让钱袋子鼓起来、厚起来。

周善红在公司立下一条规矩:业务再怎么拓展、产业再怎么调整、技术再怎么创新,吸纳农村劳动力最多的汽车技术劳务板块始终不能丢;在贫困地区设立劳务输出公司、优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家庭子弟到万顺公司上班。

江苏省扬州市郭村镇是革命老区,该镇的张倪村共有72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2016年下半年,周善红在张倪村投资1000万元打造包括600亩有机蔬菜大棚、200亩鱼塘、200亩家禽饲养场的现代有机农业基地,并打造“菜根香”品牌,目前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民受益,户均增加收入1万元。2017年初,周善红又出资600万元引入先进技术,推广大棚空中无土有机草莓种植,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加入,让他们当“农业工人”。目前,已经建成30亩有机草莓种植大棚,28户贫困家庭的52名家庭成员实现家门口上班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这是周善红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从一家小汽车配件厂起步,发展成今天年产值达50亿元的万顺集团。“作为一个农村娃,作为一名党员,帮助家乡老百姓脱贫,让先富的人带动后富,是我应当承担的责任。”周善红告诉记者。

编辑:王健任 张琼文

校对:韩世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乡村振兴
中国乡村振兴
由《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负责运营
9409文章数 155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